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军民结合机制、政府政策投入机制,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各级政府的规划、推动和引导作用,充分支持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和地方企业相互参股,可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化发展,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搞好国防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科技工业》2004,(2):52-55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促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促进科技强军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搞好国防科技与区域经济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国防科技工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及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肩负着服务军事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两大职能,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建国以来,受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制度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四次制度变迁,逐步形成了如今颇具规模和能力、涉及六大行业的军工产业集团,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国防科技工业又出现了新的制度不均衡,并期待着新一轮的制度变迁。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一)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国防科技工业肩负着军事和经济的双重职能,它极易受制度环…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力提升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对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及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2913,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对2011年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苗圩指出,过去的一年,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奋力拼搏.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突出表现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军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为此,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十个重要产业的高速振兴规划。规划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既为了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大重要产业中,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和汽车等产业与国防科技工业密切相关。 李毅中部长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并推动各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本期对船舶和电子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进行初步解读 ,以期推动相关规划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模式、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全面转型,来推动实现军工产业和技术的整体升级。”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国防科技工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如何围绕工作,加快转型升级,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任务。军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国防科技工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不仅对军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  相似文献   

8.
适应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坚持”方针,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各地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提供了良好机遇。各地方高度重视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发展,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地从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区域内外资源,充分认识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防科工委连续发布两个指导意见,一个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一个是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优势,直接利用军转民成果,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把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建立军民两用高技术创新发展风险基金,积极推进军民互动的产学研联合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国防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平台。利用网络方法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一种经济活动现象,其融合程度及变化趋势是由区域网络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决定的,它通过区域内企业集群的技术网络和产品网络交互作用,实现产品与科技的区位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四个坚持"是国防科技工业和谐发展的科学指南中央领导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指出的"四个坚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国防科技工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军民和谐发展的科学指南。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贯彻"四个坚持",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研究了发展安保科技及其产业的必要性,安保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进而论述了研制与建设安保系统的专业技术基础,对比国防科技工业所擅长的专业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安保科技及其产业,不仅能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而且这是地道的军民技术相通、相近的军转民项目,有望发展成规模经济,并形成新兴的安保产业。  相似文献   

14.
如今,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信息化为主导,努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已成为21世纪我军建设的重要使命。大力发展国防高科技、抓好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推动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防现代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刊发表一组稿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浙江省优势民营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防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就地方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管理方式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以及《创新美国》报告出台的背景;阐述了我国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抉择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创新型产业的内在需求;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新理论,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对创新型的国防科技工业给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初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评估体系的重要意义国防科技工业能力评估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从产业角度,分为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自主创新、军民结合、软环境等能力评估;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角度,分为设计开发、试验测试、制造装配、技术基础等能力评估;从科研生产构成要素角度,分为资产、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等能力评估。构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评估体系,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现状,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郑言 《中国军转民》2005,(10):24-25
“十一五”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产业,推动国防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贯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也是工业的一部分。经过1998年改革.政企分开后.国防科技工业既保证了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和国家的信息化及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次调整.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调整关系.使国防工业融入到国家大的工业体系里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江泽民的论断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