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军长征中的遵义大捷王成志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被毛泽东视为是“得意之笔”,而遵义大捷正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在遵义及其附近地区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胜利。此役,中央红军在5...  相似文献   

2.
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重要一战劳山战役詹大南1935年10月进行的劳山战役,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前奏,是红十五军团献给即将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见面礼。它是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相似文献   

3.
马西敬 《国防》2012,(8):24-25
熟悉中国革命历史的人都知道,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领导地位的毛泽东,率领三万名中央红军,在赤水河两岸的大娄山中巧妙地与蒋介石指挥的四十万军队周旋了两个多月,最终突破了铁桶般的围剿,向着西北绝尘而去.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被定义为四渡赤水.  相似文献   

4.
马西敬 《国防》2013,(2):84-85
熟悉中国革命历史的人都知道。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领导地位的毛泽东,率领三万名中央红军,在赤水河两岸的大娄山中巧妙地与蒋介石指挥的四十万军队周旋了两个多月,最终突破了铁桶般的围剿,向着西北绝尘而去。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被定义为“四渡赤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作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在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6.
<正>大渡河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取得的一个事关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1927—1987)》(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等学术著作都对大渡河战役做了权威性记载。但是,据我所知,80年后的今天,对大渡河战役的某些史实仍有争议,主要集中在怎样理解当年红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上。  相似文献   

7.
韩伟 《军事史林》2016,(11):3-7
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畏敌如虎,在仓促率领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又消极避战,结果,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时,险遭覆灭,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任全军殿后的红5军团34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领率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洲是70年前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南渡乌江,横渡金沙等战斗后走过的地方。因为长征,便有了长征途中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和令国人传颂的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冤宁县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的史诗。  相似文献   

9.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之后,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经过土门战役,至5月中旬,扼住了西进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下旬,虹四方面第30、第9军各一部由岷江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10.
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历史“印痕”,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血战湘江,和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望在湘江东岸聚歼红军.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这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11.
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官兵不畏艰险,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作战指挥艺术和红军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对这场战役的研究,相关成果已有很多,但对为何发起遵义战役、为何多次更换作战对象、娄山关战斗部署为何出现分歧、遵义战役何时结束、遵义战役如何评价等几个具体问题仍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湘江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以来最险恶的一仗,也是中央红军整个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这是"左"倾军事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得深刻的时代启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曾经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这里的“四渡赤水”并非专指第4次渡赤水,而是指中央红军先后4次渡赤水的整个战役过程。这是因为:4次渡赤水作战都是毛泽东指挥的;从整体上看4次渡赤水才更能体现毛泽东的高超指挥艺术,因而更值得他“得意”;历史语境的差异难以充分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15军团结协作,于1935年11月在陕西省鄺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歼灭战.此役消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围剿",扭转了形势,对整个战略全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高度评价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相似文献   

15.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刘国语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率领下,胜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在此期间,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个战斗的英雄集体。这个英雄集体,就是中...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在由博古掌握领导权的中共中央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场极为被动的战役,整个过程悲壮惨烈。经此一役,红军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此役后,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深刻吸取教训,纠正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党的革命航船从此乘风破浪,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7.
1935年2月3日和4日,是中央红军告别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一个除夕和初一,也是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后,难得的两天喘息时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就利用这两天时间在四川省叙永县的石厢子(当时属古蔺),开会讨论土城战役失利后的进军方向等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石厢子会议在军史和党史学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被一笔带过。其原因主要是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事实上,它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北至陕西南部、南至涪江的广大区域内发起嘉陵江战役。此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长征的准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34年 1 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关于长征的准备问题 ,说法不一。本文认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 ,在军事、物资、组织等方面做了一些准备 ,决不是“仓促转移”。但同时由于在准备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 ,因此准备工作又是很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中的红一师李庆典赵锡周保忠1933年春,中央红军在粉碎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后,于6月7日在永丰县藤田镇对所属部队进行统一改编,亦称藤田编队。红一师,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从此诞生,师长罗炳辉(后为李聚奎),政治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