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评价说,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在这样一场纵横万里的军事征途中,单单关注红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就能让人感受到雄魂伟魄,感受到气壮河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衣这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故事:长征中,一支红军队伍的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老兵冻死在路上。他愤怒地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只听有人悄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没有棉军衣穿而被活活冻死,这足以反映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其实,在长征开始前,红军的服装供给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军…  相似文献   

2.
党龄与党性     
党龄与党性●杨德山有一位红军时期的老党员,离休后不愿过清闲的日子,而是充分发挥“余热”,用亲身经历到学校、工厂和部队做传统报告,为教育下一代做出了很大贡献。当人们赞扬这种高尚行为时,他深情地说:“我虽然离休了,但党性不能休息,应该随着党龄的增加而水涨...  相似文献   

3.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前身为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的“红军会宁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建于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和现代化多媒体展示为一体的纪念性展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过彝区探讨中共冕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彝区途中的“彝海结盟”,是红军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范例。30年代的书刊记述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但限于当时外界对四川彝族奴隶社会知之不多,“彝海结盟”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颇带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5.
初春时节,东南某地雷达飞转、导弹昂首、战鹰轰鸣、天地间无数条电磁波纵横奔涌…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红蓝”体系对抗正激烈上演。担负空中指挥任务的预警机飞越云端,俯瞰整个战场。战斗开始不久,“红军”进攻的战斗机群就被预警机跟踪锁定。在“空中指挥所”的指挥引导下,“蓝军”战斗机编队立即升空拦截,地空导弹和雷达部队快速机动设伏,最终将“红军”战机一一击落。演习中,  相似文献   

6.
战机轰鸣,硝烟弥漫。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太行深处紧张展开。突然,“红军”指挥所电脑屏幕上闪过一个亮点,设置火网,阻击“敌”空中来袭兵器,“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发炮弹呼啸而出, “敌”机顿时灰飞烟灭……演练归来,征尘未洗。总结会上,“红军”指挥员却将身后的一位中校军官推到了前台说,是他为我们打造了决胜的利剑!这位中校军官,就是曾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的山西某预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词曾传遍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然而,发生在六盘山下的一件鲜为人知的“300余名红军命案”,因久侦未破而被尘封在档案中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了毛泽东、周恩来和许多红军将士终生未解开的历史之“谜”。毛泽东在世时,每当谈起“六盘山...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9.
红军时期,一种新型的舞蹈沐浴着一轮东升的旭日破土而出。它以鲜明的进步色彩,鼓舞着人们的革命斗志,被称为“苏区舞蹈”或“红色舞蹈”,堪称红色文艺运动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0.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11.
在豫西南美丽的山城西峡,一名年轻的退伍军人设计了一种鞋。它是由红军穿草鞋、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得名,名叫“红军牌”。穿上这种鞋,追寻红军的足迹,不忘红军的丰功伟业。 那么这种红军鞋是怎么产生的呢?说来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93年,24岁的李海涛告别了军营,回到原籍河南省西峡县,当时被招聘在县交警队工作。可他却不甘平平淡淡的生活和工作,时刻都梦想着能红红火火的闯一闯。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只身去了省会郑州。  相似文献   

12.
●名列我国宋朝时五大名瓷之首的汝官瓷,烧造仅仅20年便因靖康之乱、朝廷南迁而毁于一旦 ●目前全世界汝官瓷真品仅存70件,因而便有了“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说法 ●无数人苦苦寻找而不可得的汝官窑遗址,却被一位基干民兵在无意中发现。请看——  相似文献   

13.
仲夏,“红军”、“篮军”实兵对抗在西北大漠拉开了帷幕……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战况:“蓝军”几架先进战机刚一冲出云层,数架“红军”战机立刻快速接敌,抢占有利位置。“蓝军”见势不妙,马上凭借本身机动性能的优势进行逃逸。“红军”则利用数量的优势和高超的飞行技艺、良好的战术素养,死死缠住“敌机”不放。一番战术较量和近距格斗后,“红军”突破中距,近距接“敌”,并成功地实现首弹命中……随着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一次远离根据地的战略大转移.在一年时间中,红军转战十余省,跨越万水千山,突破数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这主要得益于红军队伍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所发挥的神奇作用.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就是红军队伍中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力量.长征途中,他们不间断地侦听与破译国民党军队行动的密码,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正确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①1930年春,红军在鄂豫皖边区缴获了国民党空军的一架美制“何塞”式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1931年12月中旬,该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围攻黄安城的战斗。  相似文献   

16.
1935年,正当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艰难行进的时候,一天,突然从毛儿盖传来红军战士贺敏仁被枪毙的消息,人们震惊了,贺子珍急得病倒了。贺敏仁是贺子珍的弟弟、毛泽东的小舅子,从小受哥哥姐姐的影响,很早参加了革命。在红军中因为他年龄最小,很多人喜欢和他开玩笑,叫他“娃娃兵”。长征时他在一个团当  相似文献   

17.
王树增 《国防》2016,(3):64-68
1934年11月28日一大早,一份空中侦察报告被送到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指挥部。薛岳一看不禁万分惊愕:红军一部分部队已经渡过湘江,并且占据湘江西岸的滩头阵地。一支红军在湘江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浮桥上已陆续走过零散的队伍。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番号和位置已经明确,这些前几天还来去不定的红军,已经用南北两线构筑的阻击阵地形成了一个长廊式的通道。尤其是在南面,湘江上重要渡口界首的掩护阵地显然已被红军巩固;而在北面,全州附近的阻击线也清晰可见。在这条长廊式通道的东端,中央红军的“大队伍”--国民党军飞行员几乎是惊叫着这么说--确定无疑是共产党武装的核心机关,正在向湘江靠近。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红军部队:诞生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大小战斗数千次,培育了210多位将军,涌现了54个军委、军区命名的英模单位,有114名官兵被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 1991年4月,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四川,为这支驻川部队亲笔题词:继承红军传统,建设一流部队。 1.占领明天的制高点 枪声远去了。枪声真的远去了吗? 岷江边发生了这样一场战斗:不懂“蓝军”高技术武器性能的“红军”,运用屡战屡胜的传统战法扑向“蓝军”,结果令人失望。 现代战争是装备优劣的竞技台,更是知识拥有率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当红军长征经过贵州这片热 土时,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建农会, 战天灾、除人祸、建家园,使群众有了自己 的土地和家园,红军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根植 在了老百姓的生命中。 70年弹指一挥间。驻守在贵州高原上 的武警贵州总队,始终坚持用红军精神建 队育人。让驻地群众又看到了当年红军的 光彩.被高原人民亲切地赞誉为“红军传 人”。  相似文献   

20.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坐落在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一条山坳里的军营迎来了一批中小学生和市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们特地来到被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园区”的65014部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谈起这个园区的示范作用,部队长孙东华深有感触地说,该园区是陈华局长用真情打造的国防教育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