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     
B-2隐身轰炸机全新隐身涂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首次将一种特殊涂层用于现役 B-2隐身轰炸机,以降低B-2的雷达反射信号。这种涂层材料可像油漆一样喷涂,以代替以往的吸波带和吸波腻子。涂覆工作在普通的维修条件下实施,可以简化维修过程,缩短作战准备时间。B-2轰炸机的隐身性要求机体有平滑的外表面。而飞机外表面维修口的周围存在大量缝隙,会产生强烈的雷达波反射,从而暴露飞机行踪,因此需要在外表面的缝隙处覆盖吸波带及吸波腻子。但是,1架翼展52.4米的 B-2需要914米吸波带,使得覆盖缝隙的工作效率极低。新开发的这种喷涂型吸波材料有效克服了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子复合微米粉体雷达波隐身涂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纳米粒子复合微米吸波粉体方法制备雷达隐身吸波涂层,分别选用纳米Sic、铁酸镍钴和金属钴复合微米羰基铁粉和钴粉。对涂层的雷达波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选用纳米复合方式制成的雷达吸波涂层,有利于展宽吸波带宽或降低峰值反射率,其中用纳米钴复合羰基铁粉涂层最为明显,当定义反射率-频率曲线中小于-5 dB以下的频宽为合格吸波带宽时,纳米钴复合羰基铁粉涂层的最低合格吸波频率可以达到4.8 GHz,较没有纳米复合前有明显降低,对提高吸波涂层的低频段吸波性能作用明显,纳米复合技术为提高吸波涂层的低频吸波性能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实验也表明纳米复合后对原微米吸波剂吸波性能的改变是不确定的,有的还会使吸波性能变差。因此纳米粉体与微米粉体之间的匹配对吸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匹配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火炮发射隐身榴弹过程中,由于隐身榴弹的静不平衡、动不平衡,造成隐身榴弹在膛内运动过程中碰撞膛线,其表面涂敷的吸波材料将承受较大的接触力.发射过程中应保证不损伤吸波材料表面,确保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不增加隐身榴弹的雷达散射截面.从理论上计算了隐身榴弹与膛线之间的接触力,为研制隐身榴弹用的抗压吸波材料提供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
新型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华 《国防科技》2004,(12):25-27
海湾战争中隐身兵器第一次应用于实战显现的巨大威力,引起了各国对发展隐身及反隐身技术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吸波材料的发展。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雷达、先进探测器及精密制导武器相继问世,使得未来战场上的武器系统特别是一些大型重点作战武器,如飞机、导弹、舰艇、坦克等所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大,因此研制新型高性能雷达吸波材料成为隐身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点。美国国防部将隐身材料的研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要求材料具有质量轻、适应性强的特点。一、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新型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磁损…  相似文献   

5.
孙宗祥 《国防科技》2000,21(2):64-67
1引言 为了在目标识别、跟踪、拦截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提高飞机、导弹、舰艇和军用车辆等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隐身技术,该技术实质上就是尽量减少目标本身对雷达、红外及其它光、电、声探测系统的显示特征。传统的隐身技术主要着眼于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以及采用吸波材料和表面涂层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而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下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实现隐身的技术(以下简称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化钴(CoS)材料在吸波领域的发展潜力,为后续制备CoS基多元复合材料提供参考,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球状、纳米颗粒状、花状3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并对3种CoS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吸波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纳米颗粒状和花状,球状CoS具有更为复杂的3D多孔结构且呈现出良好的阻抗匹配,更利于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多重散射消耗,在填料量同为40wt%时,球状CoS的最小反射损耗为-44.59 dB,有效吸波带宽最大可达3.6 GHz,对应匹配厚度为1.5 mm。3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为后续制备新型高效的CoS基多元复合吸波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波导缝隙天线的散射性能,设计了一种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的吸波材料,从导纳圆图、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其厚度为0.3mm,吸波率达到99.9%,将其加载于波导缝隙辐射金属基板上,得到了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波导缝隙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后的天线回波损耗和增益基本不变,在5.48~5.75GHz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都在3dB以上,最大减缩达到15.8dB,单站RCS在-18°~18°角域减缩超过3dB。证实了该吸波结构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可以用于波导缝隙天线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8.
热红外降温-相变复合隐身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装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双波段热像仪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传统热隐身涂层下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隐身,从红外融合思想出发,提出了热红外相变-降温复合隐身涂层,并对涂层的作用原理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复合涂层的面层(降温涂层)强调对背景辐射的吸收越少越好;底层(相变涂层)则强调目标的表观温度与背景温度相对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隐身涂层同时具备调节发射率和温度的功能,不仅能对付双波段热像仪的侦察,而且适用于单调背景或复杂背景下的伪装.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缩微带阵列天线的带内雷达散射截面,设计了一种EBG结构的吸波超材料,从导纳圆图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其厚度为0.3 mm,吸波率达到99.9%,将其加载于微带阵列天线贴片周围。仿真结果表明:阵列天线各个阵元的回波损耗和天线增益基本保持不变,在5.44~5.85GHz间法向RCS减缩达到3 d B,最大减缩达到16.1 d B。单站RCS在-40°~+40°角域、双站RCS在-90°~+90°角域得到了减缩,证实了该吸波结构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可以用于微带阵列天线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波导缝隙天线的散射性能,设计了一种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的吸波材料,从导纳圆图、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其厚度为0.3 mm,吸波率达到99.9%,将其加载于波导缝隙辐射金属基板上,得到了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波导缝隙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后的天线回波损耗和增益基本不变,在5.48~5.75 GHz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都在3 d B以上,最大减缩达到15.8 d B,单站RCS在-18°~18°角域减缩超过3d B。证实了该吸波结构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可以用于波导缝隙天线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11.
隐身涂料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隐身涂料的分类、研究及发展现状,包括可见光隐身涂料,红外隐身涂料,激光隐身涂料、雷迭隐身涂料,声呐隐身涂料和多功能隐身涂料等。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直接超声方式,在喷射电沉积装置的基础上加载超声设备,分别在20℃和50℃两种镀液温度下在A3钢基体上制备了加载超声和不加载超声Ni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及温度对Ni镀层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20℃条件下,超声可避免镀层裂纹的产生,提高镀层的硬度;在50℃条件下,超声可细化镀层的组织,且可显著提高镀层硬度;超声波对喷射电沉积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主要在于超声空化引起的析氢减少、细晶强化和加工硬度。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离心雾化的新型热喷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热喷涂技术——离心雾化转移弧等离子喷涂技术(CAPTAS),阐述了该技术工作原理、设备以及熔融粒子的离心雾化机理。观察了采用该技术所制备的涂层微观组织结构,通过能谱仪对该涂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传统的电弧喷涂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APTAS技术制备的涂层具有和传统电弧喷涂涂层类似的扁平化层状结构,但粒子大、变形小、氧化物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涂覆型RAM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覆型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在隐身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分析阐述了涂覆型RAM 的重要地位,然后介绍了铁氧体RAM、超细金属粉末RAM、高分子聚合物RAM 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介绍了手性材料、纳米材料、多频谱RAM 及智能隐身材料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弧离子镀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Zr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入仪、电化学分析仪等,比较了基片方向对涂层结构、形貌、成分、沉积速率、硬度以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片方向不同会引起晶体择优取向的改变;垂直于靶材的样品表面大颗粒相对较少,但沉积速率只有平行样品的40%-50%;在负偏压条件下,平行于靶材的样品涂层硬度更高,而垂直样品获得更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以SiC为基体的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报告。通过几十个方案,100多个涂层试件的试验,在扩展频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有的试件使吸收10db以上的范围达到7GHz以上,20db以上的范围达1.4到1.5GHz.涂层厚度约2mm,比重小于4。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隐身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雷达隐身材料、光电隐身材料、声隐身材料和降磁材料,并介绍了几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隐身材料.  相似文献   

18.
Ni60-WC particle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hard-facing steel due to their high hardnes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laser with cold spraying to deposit the hard-facing coatings is known as supersonic laser deposition. In this study, Ni60-WC is deposited on low-carbon steel using SL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ng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EM, optical microscopy, EDS, XRD, microhardness and pin-on-disc wear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coating processed with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ating deposited using laser clad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