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达信号分选一直是雷达对抗情报处理中的难题,将网格聚类应用于雷达信号预分选,针对现有网格聚类需要输入网格划分、网格边界处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网格聚类的雷达信号预分选算法.该算法根据网格数据压缩率自适应确定网格划分和密度阈值,并对网格边界进行优化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适用于雷达信号预分选,且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不确定理论,研究了雷达对抗装备配置优化问题。在给出了雷达对抗装备侦察效果、干扰效果和反辐射摧毁效果评定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雷达对抗双方装备部署位置和反辐射武器攻击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雷达对抗装备配置优化模型,并利用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模拟退火算法在雷达网优化部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防空雷达网是防空作战空情预警的发展趋势,研究了雷达网优化部署问题。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全局搜索和避免局部极化的特点,结合雷达网优化部署数学模型,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步骤,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应用为雷达指挥所指挥员和作战参谋提供了雷达组网方案的辅助分析,提高了指挥所在多种战术背景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载预警雷达电源系统的整体配置问题,考虑电源架构与电源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最小化系统功率损耗和组件总质量为目标,建立机载预警雷达电源的双层配置规划模型。具体地在模型外层实现供电架构的合理优化,在模型内层完成电源组件的精细化选型。最后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定向蝙蝠算法与整数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该双层规划配置模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反导预警雷达的预警任务和配置要求,建立带有可调参数的反导预警雷达优化配置模型.首先,给出雷达对弹道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并建立X波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优化配置模型.其次,考虑实战中对预警时间和重叠探测区的不同需求,在P波段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的优化配置模型中引入了可调参数,使输出的方案能同时满足对预警时间和重叠探测区的作战需求.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且发现预警时间最大化与重叠探测区最大化不能同时实现,反导作战指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可调参数,输出满足实战需求的雷达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子对抗对空侦察雷达阵地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分析雷达站的侦察范围与定位条件,提出双机定位和三机定位的最优配置模式,分别建立双机定位和三机定位的最优站距、定位纵深、配置间隔、阵地高度等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电子对抗对空侦察雷达阵地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实例计算,表明模型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遗传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原则,建立了一种空域探测覆盖系数的雷达组网模型,探讨了在实际阵地环境下的雷达组网简要约束条件。采用一种混合型的文化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给出了在雷达组网优化问题中的求解过程。结果表明,该种算法优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指导搜索,大幅度缩小了寻优的解空间,提高组网优化部署效率,同时得到雷达组网的最大探测区域,满足实际环境下的约束条件,优化部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地基雷达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探测能力,探讨了一种实用高效的地基雷达优化部署方法,对地基雷达探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难点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基雷达探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部署原则和量化指标,建立了地基雷达优化部署模型,并进行了信息素引导性控制的蚁群算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多种程式地基雷达的优化部署,提高了地基雷达优化部署效率和可操作性,为地基雷达探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优化部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对雷达干扰资源分配的一般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标雷达分群思想,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一对多策略的雷达干扰资源分配模型,通过对目标雷达群的一对一分配实现对单部雷达的一对多分配.最后,对该模型中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任务整合、新任务参数确定、任务优先级排序、干扰机位置部署以及单目标雷达群干扰效益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有源雷达与无源雷达组网探测可大大提高防空预警体系的信息对抗能力,优化部署是充分挖掘其预警潜能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协同抗干扰部署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源无源雷达协同定位精度模型、多站系统探测空间模型和基于圆径图的协同预警系统覆盖面积计算模型;分别针对全向任务区域和有向任务区域,建立了有源无源雷达协同抗干扰部署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仿真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及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防空预警雷达阵地选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雷达本身及防空武器作战效能的发挥。为了在雷达阵地选址中快速处理繁多的数据和进行定量分析,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给出了防空预警雷达阵地选址决策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防空预警雷达阵地选址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对优选防空预警雷达阵地选址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雷达散射截面(RCS)规避雷达威胁的飞行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低可探测性三维轨迹优化的求解方法.通过B样条拟合构建连续可微的RCS数据模型,结合三维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规避雷达威胁下的飞行运动控制模型.将轨迹优化问题描述成为最优控制问题,其中飞行姿态控制、轨迹约束、边界条件作为约束条件,以降低雷达探测概率和减少飞行时间为目标函数.运用高斯伪谱法( GPM)将连续的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离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实现了求解单基地雷达和双基地雷达探测环境中低可探测性三维轨迹优化问题,有效降低了飞行过程中的雷达探测概率和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载雷达信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提出一种D-S(登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和模糊理论组合应用的方法用于对机载雷达的识别。通过对信号的积累和对信任度(模糊隶属度)的重新分配,有效地解决了机载雷达信号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信号在时间上的冗余信息问题,提高了信号的正确识别率。仿真实验和正确识别率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作战过程中雷达的开机时间,采用了ESM辅助的方法。在雷达关机条件下,利用多平台ESM对目标进行定位;当雷达开机时,采用雷达/ESM联合定位。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椭球模型的多平台ESM交叉定位算法,其次分析了雷达/ESM联合定位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这两种算法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并分析了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双基地制导雷达距离解算精度进行系统仿真,针对在基线附近无法高精度定位的问题,介绍了利用多站距离信息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多站定位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优化算法可获得较高的距离解算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线附近距离定位精度,提高了系统的定位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对加速运动目标进行检测时的局限性,结合离散Chirp Fourier变换(DCFT)和弹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检测的具体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FFT的变尺度离散Chirp Fourier变换(B DCFT),分析了它的性能。将它应用于雷达信号检测的应用背景形成了一种对线性调频信号的级次检测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在运算量和检测性能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在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基地雷达的目标定位解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引入了高斯-牛顿迭代法解非线性最小二乘方程组,为了提高迭代的收敛性和目标位置解的准确性,采用精度最高的一组测量子集单元解算出的定位解作为迭代初始值,并充分利用了所有的观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种算法迭代次数少,比简化加权最小二乘算法(SWLS)有更准确的目标定位解,从而使得整个受控区域内的定位精度有较大提高,定位性能得到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米波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多输入多输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FDM-MIMO)雷达波束形成问题,建立了米波条件下频分复用MIMO雷达阵列信号模型,理论导出了该体制下多径特性定量分析的理论框架、直达波和多径回波模型及其联合发射-接收双程方向图增益闭合表达式。提出了利用米波OFDM-MIMO雷达阵列双程方向图具有距离-角度二维分辨能力抑制多径算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阵列法线方向多径回波,同时有效抑制输出信干噪比周期性损失,且随频偏带宽的增大抑制能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装备战场生存能力评估是武器系统战场损伤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雷达装备战场生存能力评估,对雷达的研制及作战运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作战状态雷达装备战场损伤生存能力综合评估模型,研究了运用专家经验评判的权重确定标准和雷达战、技性能指标的评估指数量化模式,以及雷达装备生存能力定量加权综合评定的方法.最后对某型雷达系列装备的生存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