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洲是70年前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南渡乌江,横渡金沙等战斗后走过的地方。因为长征,便有了长征途中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和令国人传颂的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冤宁县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的史诗。  相似文献   

9.
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官兵不畏艰险,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作战指挥艺术和红军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对这场战役的研究,相关成果已有很多,但对为何发起遵义战役、为何多次更换作战对象、娄山关战斗部署为何出现分歧、遵义战役何时结束、遵义战役如何评价等几个具体问题仍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蒋苏婕 《政工学刊》2005,(11):24-2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北上抗日,纵横11省,转战数万里。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战斗精神。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的斗争环境的恶劣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所取得的胜利的意义非比寻常。红军的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还留给后人以具有永恒价值的丰厚精神滋养。在今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探讨并传承红军长征的战斗精神,对于在全军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战斗精神培育活动,做好全面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战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里,第40军因其势如雷霆、动如狂飙、所向披靡的作战特点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被对手恐惧地称为"旋风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英雄劲旅参加了四保临江、1947年东北战场的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追歼、解放海南岛和温井战斗等许多著名战役战斗,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27日,由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田修思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征文化系列丛书《历史的决策——长征重要会议》、《催征的号角——长征诗词歌曲》、《指路的明灯——长征标语口号》、《殊死的较量——长征战役战斗》,正式公开发行。成都军区和国防大学在驻渝某部联合举办长征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暨首发仪式,并向基层部队赠发图书。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王增钵、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郭俊波、总政治部宣传部编研室主  相似文献   

13.
刘金 《政工学刊》2006,(8):53-5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英雄们靠什么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最最重要就是拥有一往无前、不怕牺牲,严守纪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可以这样说,没有战斗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战斗精神已经和长征精神一起融入我们的党魂、国魂、军魂,成为我党、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长征,就要继承和弘扬长征中的战斗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  相似文献   

14.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16,(12):26-38
在1934年至1936年间,南方几个主要根据地的近二十万红军将士,历经两度寒暑,纵横15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中部队最远行程达2.5万里,如果加上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路,红军长征总里程达6.5万里,这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长征首先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实现战略转移为最终目标,以行军和作战为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从厦门战役胜利的角度反思金门战斗,是学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研究金门战役失利的重要内容.金门作战具有决定胜负意义的渡海运载工具、潮汐规律及指挥决策等方面出现的失误,是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而先期取得胜利的厦门战役对金门作战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军事纵横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2月25日至28日展开的遵义战役,是我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役,红军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  相似文献   

17.
刘伯承同志,从事军旅生活70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战斗,撰写大量的军事论著和战役、战斗总结。这些著述,集中反映了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作战谋略和马克思主义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光辉业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和研究刘伯承的军事论著和军事实践,探讨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特点,对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的国防建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总政治部委托军事科学院具体承办的“全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全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议深化了对长征史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整个会议政治性、学术性都很强,收到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鉴古知今、启示未来的预期效果,把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六计连环、出奇制胜,不仅使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转战赤水河,在运动中消灭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