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夜视眼     
人们常用“伸手不见五指”来比喻黑暗,如今,人们会用很多办法看清黑暗中的“五指”。大家知道,漆黑的夜晚只是白天光照强度的十万分之一。有一种装置能增强黑暗中物象的亮度,以达到人眼能看清的程度。这种装置就是微光夜视仪。这种微光夜视仪,利用放大天然微光的原理,由一块光纤板、一组电子透镜和显示荧光屏所组成。当物象射来的微弱光线照在光纤板上时,涂在板面上的砷化镓光电阴极激发出光电子,再通过透镜的电子聚焦,在荧光屏上会显示一个亮  相似文献   

2.
《军事史林》2004,(12):64
微光夜视侦察设备是可在夜暗条件下对人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目标进行观测的一种光电侦察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目标反射的少量自然光(天文学称为夜天光,亦称微光,如月光、星光和大气辉光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将电信号放大,激发发光体发出可见光,即将电信号又转换成足以使人眼能看得见的光信号.这种侦察设备本身不带光源,因此比较隐蔽、安全.通常使用的有微光夜视仪和微光电视等.  相似文献   

3.
夜视技术,就是在夜幕条件下将物体的不可见辐射加以转变或将微弱的夜天光增强,成为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可见光的应用技术。它是现代电光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的侦察、照相、观察瞄准、成像制导、预警、火控、导航、驾驶车辆、野战修理、工程抢险和战地救护等。 “黑夜不黑”的奥秘 任何技术的发明都是为了扩展人体的功能。很早以来,科学家们就在探索着夜暗中的“光明”,相继研制出了主动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这一被称为科技之“眼”的现代夜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夜间观察的能力,具有了化夜为昼的神奇功能。主动红外夜视仪由红外探照灯和红外探测器两大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  相似文献   

4.
浅析漏电保护器的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电保护器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做好漏电保护器性能的测试工作意义重大。 对漏电保护器的测试主要分为对漏电保护器本身性能的测试和对低压配电线路泄露电流的测试。1 漏电保护器本身测试 漏电保护器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我国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条件、材料性能及生产厂家的生产实际,规定绝缘电阻不小  相似文献   

5.
夜视技术是研究在夜间或低亮度条件下用于扩展观察者视力范围以实现隐蔽观察的一种专门技术,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之一。夜视器材按其工作方式及系统本身是否带有红外辐射源,可分为主动式或被动式夜视仪。提起夜视仪就不得不提到红外夜视仪,20世纪40年代研究成功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暗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军用夜视仪中采用了两种技术,其一是图象增强技术,其二是红外成象即热成象技术。 采用第一种技术的图象增强管已经历了三代产品。第一代图象增强管实际上是三级光放大器,微光外景图象投射到光阴极上之后,光子图象就变成了电子图象。经过带有高加速电压的电子-光学系统放大之后得到清晰的图象。 目前已投入批生产的第二代图象增强管将上述三级光放大器变成一级,因此尺寸和重量均大为减少。革命性的改变是采用了微光导板(MCP),它实际上是一束很细而平行的管子,将光于产生的图象加以放大并引导的荧光屏上去。和第一代产品相比,加速高压降低了,灵敏度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士兵的人体供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装备将出现在战场上,将极大地提高战斗力。数字化单兵系统也不再仅局限于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也将会拥有各种信息化装备。如美国为目标力量勇士(未来士兵系统)所配备的信息装备有:GPS地理信息仪、显示头盔、微光夜视仪、红外成像仪、无线网络通信装置等。这些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单兵的作战能力,使未来战场士兵的数量大大减少。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子信息装备都需要电源,而单兵作战时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能量载体。因此能量如无补充,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没有了电源,任何先进的电子信息装备将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像增强器三维噪声测试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微光像增强器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了微光像增强器的噪声来源,提出了微光像增强器噪声特性的三维测试分析技术,建立了同时考虑时间域和空间域噪声的微光像增强器噪声测试理论模型,并用三维曲线描绘出空间域和时间域噪声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2004,(9):82-82
主动红外夜视仪是用近红外光束照射目标熏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换成为可见光图像熏以进行夜间观察的仪器。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熏德国人在车辆上安装了主动红外夜视仪熏使车辆能在黑暗中不用开灯而高速行驶熏成功地避开了同盟国军队的监视和空袭熏从而在夜间秘密地把V—2导弹送到了前线。美军在攻占太平洋岛屿的夜战中熏在步枪上安装了主动红外夜视仪熏用于瞄准射击。当时的日军对此一无所知熏因而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此后熏经过改进熏美军又在侵朝战争中将这种夜视仪用作M—l步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精确地建立微光图像噪声模型,提出了一种从单幅微光图像中自动评估噪声水平函数的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Kendall coefficient统计方法提取出微光图像均匀区域;然后,在分析微光ICCD成像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微光ICCD噪声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了参数估计;最后,对实际微光图像进行了检测,获得了高精度的参数值,由此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微光夜瞄训练装置可以监控射手的操作,对射手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的能力进行考核,完成射击教范中所列的夜间训练内容.该装置已通过技术鉴定,将作为制式夜间训练器材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工作原理、精度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热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叠加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像仪是夜战中用于观察和瞄准的重要装备,但目前装备的某些坦克和装甲车辆上的热像瞄准镜,本身并不具有瞄准分划,因而也就很难获取目标更多的信息,限制了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瞄准射击:为了使其热像瞄准镜同样具有坦克微光瞄准镜所具有的功能,作者利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ADsP21535开发评估板,研究设计了热图像和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叠加处理系统,从而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平行度测量是舰船设备系统标校的前提,传统的平行度测量方法需要依赖"星"或"标"的配合,由于舰船所在位置的限制,可能不具备设置"星"或"标"的条件,利用夜空的星星也很受限。为克服环境条件对标校的限制,可以采用角速率陀螺作为传感器动态测量指向设备的平行度,推出了计算俯仰和旋回零位误差的公式,并对器件误差的影响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说明现有的角速率陀螺器件的精度能满足本测量方法的需求。该研究成果可在舰船设备系统标校中运用,以克服传统方法依赖外界条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一种微光夜视仪器杂散光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白光仪器和夜视仪器杂散光测量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针对夜视仪器的结构特点 ,探讨了夜视仪器杂散光的产生原因 ,提出了简便易行的微光夜视仪器杂散光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简便实用、测量结果可数字化显示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EnergyPlus软件,对含相变材料层轻质房间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墙体结构、通风量等因素对相变材料轻质墙体的蓄、放热性能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房间,能显著增强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同时采取夜间通风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白天蓄积的热量散至室外。相变材料布置在围护结构内侧时,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比布置在外侧时更好。从自然通风的角度,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内侧时,选取换气数2.5次/h作为优化结果;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外侧时,选取换气数4.0次/h作为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主要就某型武装直升机加装微光电视瞄准系统后,在分析了该系统的关键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微光电视图像信号的增强技术、控制器设计和信号交联的基础上,研究了夜视设备与机载武器的兼容性问题。即:如何与机载瞄准具进行匹配实现对目标的跟踪瞄准。  相似文献   

17.
结合陀螺经纬仪的寻北实现,对影响陀螺经纬仪光电测角装置测角精度的几个可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光源发光的不稳定性、成像中心位置变化、CCD像元响应的不均匀性及非线性、机械形变和光路装调误差等。针对主要误差因素提出了提高该光电测角装置精度和稳定性的措施,为高精度光电测角装置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压水堆发生主管道“双端断裂”的大破口失水事故而提出了一种安全装置,对其工作原理及工程上实现的可能作了浅析,对其原理性实验过程及结果作了介绍。实验表明:这种安全装置结构简单,原理正确,工程上易实现,造价低廉。它在大破口失水事故发生初期(约数十毫秒)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防止堆芯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防务技术》2022,18(11):2034-2044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mmunition, pyrotechnics can control ignition with high reliability. However, due to limits of fabric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pyrotechnics are bulky. To achieve both functionality and miniaturization, MEMS pyrotechnics integrate initiator, safety-and-arming (S&A) device and lead charge and keep all components within a small size. MEMS S&A devices, as the core component to ensure system safety,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active and rapid response to control signals with hig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we propose 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EMS pyrotechnic with a double-layer barrier S&A device. The MEMS pyrotechnic is a high-integrated device with an overall size of 13.4 × 8.5 × 5.2 mm3. The initiator is a NiCr bridge foil covered with an Al/CuO energetic film, which can generate flame when ignited by an excitation voltage. To match the flame energy, lead styphnate is chosen in this study as the lead charge. The S&A device contains four semi-circular barriers, which are directly driven by V-shape electro-thermal actuators to gain active control of the pyrotechnics' ignition condition with rapid response. To improve the system's reliability, the four barriers are axisymmetrically placed in two layers, two barriers for each layer, to constitute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with a thickness of 100 μm. The igni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 device can prevent the initiator from detonating the lead charge in safety condition. In arming condition, the lead charge will be detonated.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非线性接触和碰撞问题的有限元理论,通过Autodyn软件对某缓冲装置瞬态制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到该缓冲装置各构件的速度、位移、等效应力等物理量,通过优化得到缓冲装置的结构形式.仿真计算表明该装置在原理上是合理可行的,在技术上是可实现的,可为缓冲装置的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