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防空导弹常规破片式杀伤战斗部使用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缺陷,提出采用随动定向战斗部的观点。建立随动定向战斗部的破片动态飞散区和飞散速度的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解析方法,解决在复杂弹目交会条件下破片的飞散区域与打击速度的计算问题.并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这表明模型是合理、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抗扰方法不易抵消随动定向战斗部在工作中受到的振动与冲击干扰的问题,在分析随动定向战斗部工作时振动冲击干扰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粗糙单神经元自抗扰控制器。利用单神经元自抗扰控制器和粗糙控制器,提升系统抗振动扰动能力,抵消大过载大冲击的影响。双自由度伺服开发平台仿真显示,相较于普通自抗扰控制器,粗糙单神经元自抗扰控制器能够较好地改善随动系统控制性能,抑制振动与冲击干扰,提高了随动定向战斗部工作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第4代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目前国外第4代防空导弹已经完成研制和正在研制的几种典型型号导弹,然后分析它们所采用的高精度制导技术、高机动性飞行控制技术、定向战斗部及起爆控制技术、直接碰撞杀伤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最后阐述研究这些技术对于我军发展第4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Harris(1989)提出最小方差控制基准以来,控制性能评价与监控技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学者们在最小方差基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最小方差基准、用户定义基准、基于模型的基准等多种评价方法,并由最初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推广到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等.仔细回顾了控制性能评价与监控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该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防空导弹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对防空导弹的训练应用仿真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着眼于地面防空武器,分析了引战配合的关键技术,首先建立引战配合的数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防空导弹引战配合仿真系统,最后对引信、战斗部和目标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以及战斗部破片的动态飞散区域图形.直观显示出引战配合的效果和对目标的毁伤程度.为日后进一步提高引战配合效率提供了参数依据,在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土防空末端防御防空导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现代国土防空末端防御防空导弹的使命是高效率地击爆空袭武器。它的关键技术是精确制导控制技术,能形成高速大破片的定向战斗部技术和高效率的引战配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现有的国外船舶航向自适应控制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定向航行自适应舵方案,从而有根据地提出了零极点配置自校正调节器自适应舵方案(PZSTR方案)。文章讨论了如何配置闭环零极点,并给出了可用单板机系统实现的简化算法。文章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PZSTR方案,并与已有实际应用的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自适应舵方案(MVSTR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战应用,防空导弹的战斗部,在常规高射炮弹的基础上,无论在结构类型、制造工艺、杀伤机制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的战斗部,有爆破式战斗部、多个聚能式战斗部、破片式杀伤战斗部、连续杆式杀伤战斗部和子母式战斗部等。特别是破片式杀伤战斗部,形式多样,在当今世界各国防空导弹战斗部中,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系统跟踪期望输出及系统未知参数的在线闭环辨识,针对带反馈干扰的未知参数系统,结合最小方差控制算法和增广最小二乘法设计了自校正调节器。首先通过对反馈通道干扰的分析,给出了系统的等效模型;其次,按系统输出最小方差的原理设计了控制器,实现了系统跟踪期望输出;第三,运用增广最小二乘法对系统参数的辨识,给出未知参数的无偏一致估计,实现了参数的在线闭环辨识。通过对未知参数的辨识,用所辨识的参数计算调节器的参数,完成对控制律的修改,实现了系统跟踪期望输出和参数的在线闭环辨识。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外防空导弹战斗部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各类战斗部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对防空导弹战斗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更好地对其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数字仿真系统,以某防空导弹攻击其典型目标为例,对引信、战斗部和目标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GL的引战配合数字仿真可视化实现方法,从而更直观地显示出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引战配合效果以及对目标的毁伤程度.为日后进一步提高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提供了参数依据,在提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雷声公司在台北国际航太科技及国防工业展览会上公开展出了一种名为“杀伤型爱国者”的新改型“爱国者”导弹。这种“杀伤型爱国者”导弹采用了质量为45.4千克的动能棒战斗部(杀伤增强装置),其中采用了总重为31.8千克的1270枚钨制棒,可定向飞向目标,提高导弹拦截弹道导弹等目标的能力。这种新型动能棒战斗部的出现为防空反导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很可能成为未来防空反导的杀手锏,它也因此而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基本概念,列出国外典型防空导弹引信战斗部基本参数及其引战配合技术概况,介绍了为提高引战配合效率所采取的几种技术途径,给出引信战斗部参数自动调整的规律及为调整引信战斗部参数所需的交会参数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防空导弹拦截高速目标时存在的战斗部破片动态飞散区变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初速度的战斗部破片静态飞散区设计方法,使战斗部前端破片静态飞散区至后端破片静态飞散区内的破片初速度具有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通过仿真验证,该设计方法可使导弹拦截高速目标时的破片动态飞散区变宽,能覆盖更宽的引信启动散布区,有利于提高防空导弹拦截高速目标的引战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Aster-15/30导弹为基准,研究了战斗部质量不同情况下组成中近程防空导弹与中远程防空导弹弹族的设计流程。首先对具有15 kg战斗部的Aster主级以及Aster-15/30导弹对应的中近程、中远程助推器进行反设计。然后分析了无量纲外形不变,保持侧喷发动机、巡航发动机能力与Aster主级相同,战斗部质量增加时的主级设计流程,设计具有30/50 kg战斗部的主级。接下来分析助推器设计流程,设计使30/50 kg战斗部的主级具有与Aster-15/30导弹相同的末段机动能力的助推器。最后,通过弹道仿真检验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防空导弹随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改进。根据设定的阈值,采用指数趋近率的滑模控制和模糊滑模控制结合的分段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并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大幅减少了系统的抖动,并提高了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Aster-15/30导弹为基准,研究了战斗部质量不同情况下组成中近程防空导弹与中远程防空导弹弹族的设计流程。首先对具有15 kg战斗部的Aster主级以及Aster-15/30导弹对应的中近程、中远程助推器进行反设计。然后分析了无量纲外形不变,保持侧喷发动机、巡航发动机能力与Aster主级相同,战斗部质量增加时的主级设计流程,设计具有30/50 kg战斗部的主级。接下来分析助推器设计流程,设计使30/50 kg战斗部的主级具有与Aster-15/30导弹相同的末段机动能力的助推器。最后,通过弹道仿真检验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转弯优化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时 ,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导弹发射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转弯半径完成程序转弯 ,所以是一个快速最优控制问题 ,文章对连续系统的最优控制进行离散化 ,从而应用遗传算法对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转弯程序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防空导弹杀伤概率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防空导弹主要打击对象的共同特点假定一个目标 ,通过分析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有效破片、破片覆盖面、破片总数和平均面密度 ,应用simulink绘出了防空导弹杀伤概率仿真曲线。  相似文献   

20.
某型防空导弹杀伤概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防空导弹战斗部爆炸后的杀伤特征,对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有效破片、破片飞行速度、破片对目标的覆盖面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防空导弹杀伤概率评估模型。采用仿真弹道数据,对打击目标F-16战斗机应用s im u link仿真工具绘出了杀伤概率曲线,其结果与实际分析相一致,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