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典型拖曳式诱饵干扰模式为设计对象,结合导引头跟踪诱饵的工作模式和前置点比例导引制导律的设计,对末制导抗拖曳干扰导引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为导引头抗拖曳诱饵干扰措施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诱饵与目标的辨识是拖曳式诱饵干扰对抗的基本问题.干扰过程中导弹、目标、诱饵三角几何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目标与诱饵的多普勒频率存在差异,为从频域实现目标与诱饵的分辨提供了可能.在详细分析迎头及尾追场景下目标与诱饵频域可分性的基础上,采用L类魏格纳分布(LWVD),利用其能够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和抑制交叉项的优点,实现了导引头波束...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将极化阵列应用到反辐射导引头上,导引头利用目标与诱饵的极化差异,采用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方法抗诱偏。首先,利用波达方向矩阵法,估算出雷达与诱饵的空间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将估算出来的二维到达角信息为反辐射导引头提供导引,极化参数用来鉴别雷达与诱饵,从而达到抗诱偏的目的。然后,结合导弹运动方程及导引方程对反辐射导弹抗三点源诱偏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并且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全弹道仿真进行了多次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将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应用于反辐射导引头抗诱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拖曳式诱饵干扰为实现角度欺骗需要通过目标机动来形成导弹、目标、诱饵三角态势,弹目距离的接近以及三角几何关系的剧烈变化导致雷达接收回波中目标与诱饵的多普勒频率呈现时变非平稳特性。传统傅里叶分析方法无法反映频率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易导致谱线展宽和分辨力下降,使得基于频谱展宽的干扰检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分析诱饵干扰特点以及时频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目标与干扰的回波分段近似为多分量线性调频模型,利用时频分析展现频率特征随时间的演变规律,采用WVD(Wigner-Ville distribution)与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接收回波中的多分量信号峰值,结合干扰特性设计阈值门限,实现了雷达波束内拖曳式诱饵干扰的存在性检测判决。末制导典型场景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现代战术制导武器用比例导引(PN)作为末制导规律,并且用惯性稳定的常平架导引头来提供制导信息。然而在导引头技术的最近发展中包括了具有大得多的视场的导引头和不要求导引头中心线指在目标的中心附近的跟踪特性。这样,这类导引头可以固联在武器上并且仍能保持目标在他们的视场内。这些捷联导引头能够消除常平架系统的跟踪速率限制和结构限制,同时降低了设备和标定的机械复杂性。然而用捷联导引头不可能直接测量出惯性视线速率,因此必须研究另一种的制导和滤波技术。这种研究的特殊任务是为在空对地(A/S)战术制导武器上有效地使用捷联导引头,确定关于制导规律结构,信号处理技术和可达到的导引头和敏感器的精度要求的最好结合。这篇报告讨伦了各种滤波技术和制导规律设计,其中包括直接比例导引,追踪制导,动态超前量制导,比例导引和追踪制导的结合制导,和一种新的方法——自适应比例导引。这种新方案使用了一种振动信号去测量和校正导引头的增益误差,并克服了和大多数其它方法有关的稳定性问题。已证明这种新方案的性能可以和常平架导引头的比例导引相比美。  相似文献   

6.
一种复合制导的中末交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制导中的中末制导交班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同时实现导引头和弹道交班的方案.中制导应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中制导律使导引头在中制导结束时指向目标;交接导引段实现比例系数的过渡,从而保证了弹道的平滑过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能够适用于远距离制导的复合制导.  相似文献   

7.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对防空导弹提出了抗拖曳式干扰的新要求,在组织进行实际对抗效果飞行检验时,存在导弹威胁拖曳式诱饵载机安全的风险,影响试验的组织和决策。介绍了拖曳式干扰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使用问题,提出了基于现有硬体拖靶系统构建拖曳式干扰系统的方法,分析了拖曳式诱饵对拖靶系统飞行性能的影响。该构建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困扰试验的安全问题,为后续系统的建设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种波束内目标与诱饵 DOA联合估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拖曳式诱饵干扰下目标和诱饵DOA参数的准确估计是导引头实现目标分选的前提条件。波束内目标和诱饵的存在引起雷达回波混叠和观测耦合,导致常规观测提取与参数测量方法失效。通过挖掘雷达接收回波和、差通道信号条件概率分布协方差所包含的未知参数信息,获得了目标和诱饵DOA估计的解析表达式,针对估计求解中所需相对功率比未知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干扰检测、雷达测量与目标跟踪信息辅助循环估计相对功率比的DOA二次联合估计方法。不同干扰条件的仿真实验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赵严冰 《国防科技》2023,(4):137-142
针对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实装试验需求,分析舷外有源诱饵对抗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动态对抗机理,并基于静态测试数据和对抗机理设计数字仿真的运行环境。采用数字化手段研究布设方向、布设距离、导弹导引头分辨能力、风速风向等试验因素对干扰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舷外有源诱饵试验设计针对性、实现试验需求量化、辅助试验结论分析评估具有一定实践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点源干扰对抗主动寻的导弹过程中,两点源和导引头形成的张角由小变大,这种变化导致干扰规律的变化.通过分析当张角等于分辨角时的偏离角度,得出拖曳式诱饵和交叉眼2种典型的双点源干扰有效对抗主动寻的导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被动寻的导弹在较低的平飞弹道情况下实现对坦克目标的最佳毁伤效果,设计了一种提升末端落角的修正比例导引制导律。在传统比例导引的基础上加入过重力补偿的修正项,同时考虑导引头框架角的约束,实现对导引头框架角约束下的大角度攻击。仿真表明,该导引律能在满足导引头框架角约束的条件下以大落角命中坦克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干扰激光导引头搜索和识别制导信号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对干扰信号重复频率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所需的重复频率可以小于以往要求.利用激光制导武器光电干扰仿真系统,以某型采用比例导引规律的激光制导炸弹为仿真对象,研究了当干扰信号的重复频率略小于波门宽度的倒数时,对激光制导武器进入制导飞行后的干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段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13.
对拖曳式单诱饵诱偏反辐射导弹原理和过程进行了分析;推导计算了单诱饵诱偏距离;分析了拖曳线长度、反辐射导弹导引头测角误差和诱饵辐射功率对诱偏距离的影响;对一定条件下反辐射导弹的爆炸点进行了仿真,对诱偏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舰载红外诱饵可以成功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通过分析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矩心干扰机理,建立了包括舰艇、导弹的运动轨迹,红外诱饵弹和矩心的运动轨迹方程在内的红外诱饵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矩心运动轨迹,分析了布设不同数量的诱饵对矩心与舰艇之间距离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数量红外诱饵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发挥红外诱饵弹作为防御性欺骗武器对处于末制导阶段的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进行欺骗的效能,通过对红外诱饵弹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原理、红外诱饵弹的使命任务、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牵引法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使用方法,证明了红外诱饵弹牵引法对防御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拖曳式诱饵的干扰机理和关键参数,总结了拖曳式诱饵的技术特点,从高分辨体制、特殊雷达信号、极化识别、信息融合以及多角度攻击等方面出发,研究拖曳式诱饵的对抗方法,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对拖曳式诱饵对抗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反辐射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设计为应用背景,研究不同制导律下天线罩误差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影响。建立了比例导引律和速度追踪律下的天线罩误差寄生回路模型和制导回路模型,采用伴随法和无量纲方法,仿真分析了2种制导律下天线罩寄生回路的稳定性以及不同噪声源下的无量纲脱靶量,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比例导引律对应的寄生回路稳定域要小于速度追踪律;在雷达导引头噪声的作用下,比例导引律下的无量纲脱靶量大于速度追踪律,而在目标机动的情况下,比例导引律的制导精度要优于速度追踪律。  相似文献   

18.
诱饵的识别是拖曳式诱饵干扰对抗的基本问题。分析了拖曳式诱饵干扰过程中目标和诱饵的多普勒频率变化特征,提出了利用Radon-Wigner变换的方法,在时频域对目标和诱饵的整体特性(调频率)进行了准确的估计,解决了目标和诱饵径向加速度造成的频谱展宽问题,实现了目标和诱饵的频率分离。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重频脉冲干扰可压制宽带接收机,从而实现对反辐射武器的防护以保护雷达的安全。为进一步分析其对被动导引头的干扰效能,从高重频脉冲的信号特征出发,首先分析了干扰脉冲对被动导引头的作用机理;其次考虑与雷达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而明确干扰机的部署位置,提出利用有效压制区和导引头末制导失效区对高重频脉冲的干扰效能进行分析;最后分别对有效压制区及末制导失效区进行仿真,从而得到干扰信号的有效作用区,以此分析对雷达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高重频脉冲既能对被动导引头实现压制,同时也能降低导引头的测向精度从而影响末制导过程,是对抗被动导引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发射后截获制导律设计问题.为了保证导引头顺利截获目标,提出了一种包含离轴角增益控制比例导引项、变系数追踪项和导弹纵向加速度补偿项的组合制导律.比例项主要稳定视线角速度,保证弹目距离收敛;变系数追踪项控制导弹前置角,能有效克服前置角震荡,增大导引头视场角截获概率并保证导引头尽早截获目标;导弹纵向加速度补偿项消除弹体纵向加速度变化对制导的不利影响.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律在大离轴角发射条件下能够满足发射后截获要求,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