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斌 《军事史林》2007,(11):43-44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众多的军事文物藏品中,有一具徐向前在长征途中使用过的望远镜,因其饱经战争风雨,故显得弥足珍贵。她伴随着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经历了长征中与围迫堵截的国民党军的许多苦战,记录了徐向前在长征途中许多动人的战斗故事。  相似文献   

2.
王树增 《国防》2016,(1):78-81
编者按: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经过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成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类一〇〇〇年》评价道:“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社会主义。毛泽东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看到了农民推翻了几百年来的帝国主义统治。”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栏目“伟大的长征”专题连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系列文章,和读者一起重读长征,一起重新领受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以及在历经一切艰难险阻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队凉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和人类生存极限,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人类战争史上的奇剧,同时也使他们的对手上演了多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其中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以10万元大洋巨额悬赏通缉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将领一事就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长征”火箭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很高的高科技产品。它的家族成员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戊、“长征”二号已、“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四号、“长征”四号乙共12种型号。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征机械厂是国家在三线地区唯一的航天产品总装厂,承担着多项国防重点工程建设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大部段科研生产任务,有着近40年的奋斗历史。去年以来,在大规模调迁建设实施进程中.工厂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严峻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中外历史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将士夺取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激励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战胜敌人的巨大动力;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磨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为了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由姜廷玉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视角下的长征》一书,近日与读者见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多视角下的长征》,在众多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书中,体裁新颖,视角独到,它以独特的写法,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9.
一、纵论长征文化 [韩洪泉]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三军会师大西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下悲壮豪迈的一笔.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集中反映在历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长征历史呈示了辉煌壮举,长征精神铸就了不竭力量,长征文化凝成了宝贵遗产.长征文化既是长征历史的自然产物,也是长征精神的外在呈现,具有丰富蕴涵和深远影响.近年来,长征文化研究蓬勃兴起,蔚成大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长征研究宣传中最为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长征,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长征的研究、学习和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世强 《军事史林》2010,(12):10-17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关系到长征的成败,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而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胜利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缅怀先辈业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于激励全军广大共产党员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一、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长征途中,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条件的险象环生,党内分裂主义的干扰,都没能阻挡红军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红军长征胜…  相似文献   

12.
长征精神内涵的概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逐步演进。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无所畏惧是长征精神的物质,顾全大局讲团结是长征精神的支柱,始终服务人民是长征精神的基石,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新时代离不开长征精神。应持续开展好长征史研究和宣传,加快长征文化申遗工作,并建立长征精神宣传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金 《政工学刊》2006,(8):53-5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英雄们靠什么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最最重要就是拥有一往无前、不怕牺牲,严守纪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可以这样说,没有战斗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战斗精神已经和长征精神一起融入我们的党魂、国魂、军魂,成为我党、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长征,就要继承和弘扬长征中的战斗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  相似文献   

14.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徐占权 《军事历史》2006,(10):37-43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英雄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很多长征亲历者和史学工作者投入长征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观点,挖掘出很多新史料,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与此同时,长征史研究也在社会上和史学界形成了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现就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云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4):69-71
陈云是我们党老资格的领导人。在长征中,陈云参加了遵义会议,代表党中央传达遵义会议精神,为实现党的历史转折做了积极努力。后来,他又奉命退出长征,从川西秘密回上海,并远赴苏联汇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情况,成为最早记述和宣传长征的人。在红五军团  相似文献   

17.
武成海 《军事史林》2016,(12):57-61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指出:“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研究的是,在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既有身为红军指战员的外国革命志士;又有长征初期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掌握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大权的外国人;还有无意中被卷入长征队伍,跟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传教士.而在长征结束几十年后,为探寻红军何以能赢得长征胜利之谜,又有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人,或徒步重走长征路,或乘车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不时显现出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军事经济工作,对帮助红军克服长征途中的军事经济困难,保障红军的给养和战争物资的补给,最后夺取长征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作包括长征初期的“大搬家”式军事经济工作及其转变、取之于敌的军事经济工作和取之于民的军事经济工作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汪玉明 《军事史林》2016,(12):13-20
红军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红军长征,先后有六支队伍加入,其中以中央红军为主力和主体.由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中央红军长征,因此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显得极端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革红军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中央红军长征,方向在哪里?落脚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胜利地克服了坚持退却逃跑并实行成立第二党的张国焘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地解决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爆发。”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