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1年4月德国的反水雷编队抵达波斯湾水域,这支编队除了331B级猎雷艇以外,还有两套“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即两艘HL 351级主控艇和6艘“海豹”遥控艇,德国是惟一一个派出扫雷兵力的国家。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对非接触扫雷,特别是装备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他们更热衷于猎雷。然而,“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在科威特水域联合反水雷行动中的成功表现,不仅证明了该系统卓越的扫雷  相似文献   

2.
智慧岛     
1.两艘小型扫雷艇(A艇和B艇)在一次模拟扫雷活动中,采用了一种有趣的比赛方式,即:两艇轮流扫雷,每一次扫雷的数量为1到10枚任选,任何一艘艇某次扫雷结束时两艇扫雷总数正好等于1OO枚为获胜艇。试问:(1)A艇第一次扫雷3枚,接着B艇扫雷几枚才有可能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3.
一、反水雷舰艇 反水雷舰艇是指使用扫雷设备排除或引爆水雷的各种舰艇的统称,包括扫雷舰艇、猎雷舰艇和破雷舰等。由于其主要用于在航道水域清除各种水雷障碍,因此被称为海上作战的“清道夫”。 1、常见的扫雷方法。扫雷舰艇采用的扫雷方法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工作原理,接触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在反水雷领域俄罗斯海军以扫雷为主,其扫雷舰艇的舰级与数量均为世界之首,可承担接触扫雷、非接触扫雷以及遥控扫雷使命。同时.俄罗斯也具有一定的直升机扫雷能力。然而,谈及猎雷时,似乎当时的华约组织和苏联并不为20世纪70-80年代的猎雷热所触动,只是在1989年建造了1艘“戈里亚”号猎雷舰,从舰艇的外形看,该舰与扫雷舰艇并无二致,仍用钢材建造,且舰尾甲板上也未携带类似PAP—104那样的线导灭雷具。那么俄罗斯海军究竟有无猎雷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雷炎 《环球军事》2012,(13):46-48
多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被外界吹捧为“世界上扫雷能力最强悍的部队”,在其现役舰艇中,英文缩写为“MST”(Mine Sweeper Tender)的扫雷母舰(日文为“扫海母舰”)几乎是他国海军里见不到的舰种,要解释其运用与定位,还得从传统扫雷舰艇的短板说开去。  相似文献   

6.
杨修水 《当代海军》2006,(12):60-67
扫雷舰艇篇今年10月中旬,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允许布什政府于明年向台湾出售2艘“鹗”级猎雷艇“金莺”号和“猎鹰”号。美国军事分析家预测,中国大陆如攻击台湾,很可能在台湾海峡布放水雷。水雷将把美国军队挡在外海,阻止其靠近台湾,对美军协防台湾不利。基于这种考虑,美国政府同意了向台湾出售猎雷艇的计划。与此同时,台湾军方近年来对水雷作战日益重视,多次邀请由日本退役军官组成的技术顾问小组,参加岛内代号为“康平”的水雷作战演习,并引用美国对日本实施水雷封锁的战例进行实兵演练。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水雷是海军武器库中最经济而又最难对付的兵器,它体积小、价格低廉、布设容易、隐蔽性好、破坏力大、难于消除。水雷威胁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效果大大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和破坏作用。因此.打破水雷封锁是所有沿海国家非常重视的任务。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是对付水雷威胁的主力军,它们总称为反水雷舰艇。扫雷舰艇拖带有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雷体浮起而用火炮击毁水雷;扫雷舰艇也可装载或拖带电磁、声频或次声频扫雷具,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猎雷舰艇是用分辨率高的探雷声纳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现代的反水雷装备,无论是扫雷还是猎雷都离不开平台,特别是“舰艇反水雷”离不开拖曳平台或母艇,尤其是扫雷时,扫雷舰艇必须首先进入雷区,显然舰艇受水雷的威胁最大。猎雷的出现对保证猎雷舰艇的安全性的确迈进了一大步,它可远离雷区在200~500米的距离上对水雷进行探测和识别,然后采取其它措施进行灭雷。然而,随着水雷技术的不断发展,动作半径达1000  相似文献   

9.
反水雷舰艇是反水雷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它有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之分。扫雷舰艇一般装载或拖带有电磁、声频和接触扫雷具等,以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除此还拖带了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水雷浮起再用火炮将其击毁。猎雷舰艇则是先用探测距离远、分辨能力强的猎雷声纳发现并识别水雷,然后派蛙人或遥控深潜灭雷具投放炸药包炸毁水雷。猎雷与扫雷的最大区别是,猎雷与被扫水雷装什么引信无关,且不受水雷引信定次、定时的影响。但猎雷的速度因要逐个销毁水雷而比扫雷速度慢。因此一些国家还研制了兼顾猎、扫雷任务的反水雷舰艇,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反水雷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台军潜艇部队,被称为台军”最神秘的部队”。但这“最神秘的部队”目前居然只有4艘现役潜艇、其中2艘是美海军“加皮”-H型潜艇,艇名分别为“海狮”(791)号和”海豹”(792)号,另外2艘则是荷兰建造的“旗鱼”级潜艇,艇名分别为“海龙”(793)号和“海虎”(794)号。  相似文献   

11.
台军潜艇部队,被称为台军”最神秘的部队”,但这“最神秘的部队”目前居然只有4艘现役潜艇,其中2艘是美海军“加皮”-H型潜艇,艇名分别为“海狮”(791)号和“海豹”(792)号,另外2艘则是荷兰建造的“旗鱼”级潜艇,艇名分别为“海龙”(793)号和“海虎”(794)号。  相似文献   

12.
由于自身地理条件要求和二战中遭水雷封锁的痛苦记忆,日本海上自卫队从建立之日起就将提升扫雷能力作为其重点发展目标之一,50年来一直在谋求建立一支强大的扫雷部队。目前海上自卫队扫雷部队包括2个扫雷群、1个航空队和7支地方队,共装备各型扫雷舰艇近40艘、扫雷飞机12架。其扫雷能力之强已为世界所公认,并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到波斯湾海域参加扫雷作业。 近年来,水雷武器发展迅速,进步显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靠感应舰船声音和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先进的浅水感应扫雷系统(SWIMS)是由埃多公司为满足美国海军需要而研制的由遥控艇或收音机拖带的小型、高速磁/声感应扫雷系统。其可在各种作战环境下使用,特别适用于广阔的沿海水域。  相似文献   

14.
“亦步亦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展道路1964年2月,英国开工建造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决心”号。该艇于1966年9月下水,1967年10月服役,从1968年到1969年间,英又陆续建造了3艘“决心”级艇:“反击”号、“声望”号和“复仇”号。限于财力与技术,在设计“决心”级之初,英国几乎全部照搬美国“拉斐特”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浦贺”级扫雷支援舰的第二艘“丰后”号建成服役。随后被派往吴港,替换原有的“早漱”号,担任第一扫雷队群的旗舰。此前,首舰“浦贺”号已被派往横须贺港,替换原来的“宗谷”号,担任第二扫雷队群的旗舰。至此,计划建造的2艘新型扫雷舰已全部建成服役。研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曾在日本沿海发动了强大的布雷攻势,使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彼切断,对外联络陷丁瘫痪。鉴于这一惨痛教训,战后几十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对水雷战装备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反水雷战与为保交而实施的反潜战、防空战、水面战相提并论,视为海上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其先后建成的水雷战舰艇达90余艘之多。  相似文献   

16.
10月15日,“库尔斯克”号回到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沉睡海底14月之久的“库艇”终于浮出水面。一波三折,“库艇”终于浮出水面 上月底,俄罗斯媒体纷纷报道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直接起吊沉没海底已一年多的“库艇”的海上作业马上就要开始。于是,记者于9月24日乘坐图-134型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前往俄罗斯西北边陲重镇摩尔曼斯克,采访打捞“库艇”的过程。 共有1150名俄罗斯和外国记者报名参加打捞“库艇”的报道。为记者们工作方便,新闻中心安装了30台电脑、90条通信线路和150部电话、180张办公桌。新闻发布厅里还安装有巨大的电视显示屏。每天上午10时和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美海军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吉米·卡特”号(SSN 23) 于2005年2月19日服役。这艘以美国前总统名字命名的核潜艇将以华盛顿州的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与前两艘“海狼”级替艇相比,“吉米·卡特”号在艇体上加装  相似文献   

18.
1955年电船分公司根据美国海军1956财政年度计划开始设计编号为EB-269A的攻击型核潜艇,即“鲣鱼”(Skipjack)级。该级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3号艇“锯鲉”号的建造却经历了一波三折。“锯鲉”号于1957年11月1日正式开工,但是由于美国海军打算尽快建造装备“北极星”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2个月后把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锯鲉”号改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名也被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而美国海军并没有取消与电船分公司签订的建造“锯鲉”号攻击型核潜艇的合同,因此,新的“锯鲉”号攻击型核潜艇又于1958年8月20日重新开工建造。  相似文献   

19.
5月22日,为新加坡海军改装的原瑞典海军的“海狗”号潜艇,在瑞典的考库姆公司的卡尔斯克鲁纳造船厂下水,并被重新命名为“酋长”号。“酋长”号是新加坡海军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进行改装的潜艇。该项目是对4艘瑞典“海蛇”级潜艇进行改装,适于热带地区作战。第1艘艇于1995年定购,而到1997年,新加坡提出增加改装3艘艇。项目中还包括了提供文件、备件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肖特尔喷水泵在军事上用途,发展过程及作用。原理。这种喷水泵不仅是德国M3自行舟桥3,型汽艇的水上动力,而且还可作为扫雷和登陆舟艇推进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