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2.
近代海军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派遣活动贯穿整个晚清和民国初年,作为早期较为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这些留学生在海军建设中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工业、教育以及政局。但受客观条件以及留学生自身缺陷的限制,晚清民国早期的海军留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诸多层次与内容中,军事教育是较早兴起的一个部分。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装备、军制等方面的近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就与局限对军事近代化的其他方面均有着推动与制约作用。一、军事装备更新与军校教育武器装备对军队的教育训练有直接的影响,而军事教育则能保证装备功效的发挥,并促进装备的改进。两者在军队建设中具有辩证统一性。1、西洋军械一晚清军校的启动因素军事教育灼演变总是与武器装备的更新联系在一起,在武器发展的不同阶段,军事教育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冷兵器、热兵器到近…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各地方实力派、各种伪政权均向海外派遣过军事留学生。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文化知识各有差异,知识背景具有多层次性。留学地区较为广阔,多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印度、苏联等地,但不同军种的留学生及不同时期留学的重点地区有所区别。学习内容涵盖陆海空三个军种的知识,尤以学习陆海军种知识为主。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的生成对中国军事变革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派遣管理混乱、留学生群体规模不大、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等问题。对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发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军事教育史是军事学、历史学及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正如沈渭滨教授指出的,“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不仅关乎军事领域的变革,而且直接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汇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等诸多方面相连,是一项有深度、有意义的工作”,但我国史学界对于晚清军事教育史的研究并不够;此书之前,20世纪90年代,虽有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但晚清军事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篇幅及内容略显单薄,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王建华教授的专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正如书中指出,“中国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中国晚清的军事进步,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厘清晚清政治、军事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晚清同光年间,基于海防备虚和对西方船坚炮利的认识,清政府曾大力筹款,购船造舰,兴办近代海军。晚清筹办海军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程中清王朝新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标志着当时国防战略转变的开始,具有抗敌御侮,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因此,尽管当时财政状况十分竭蹶,化费的巨额款项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人赴海外留学之风渐开。187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选派7名淮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开中国近代军事留学事业之先河。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赴德留学并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其后留学生的派遣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蒋百里(1870-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学家、中国资产阶级国防理论的奠基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潜心研究中西方军事理论,后又多次考察欧美军事与国防,最终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与各种学术熔冶于一炉,创立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全体性国防"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创建新型"国防军"以抵御和抗击外来侵略。本文就此作一专门考察。  相似文献   

9.
晚清军校教育,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起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带有特定时代留下的印痕。一晚清军校教育,是清王朝在遭受内外沉重打击下寻求“自救”的军事变革措施之一,是时代风云逼迫下的痛苦抉择,  相似文献   

10.
以“废除科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变革和以“编练新军”为主题的军事变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将晚清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分别作为学术论题进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将晚清教育改革与军事改革当作互为环境、相互推挽的互动系统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本文以晚清教育领域和军事领域两大变革的演进为线索,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晚清教育变革与军事变革之间的关系,力图揭示两者之间带有规律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雁 《军事历史》2003,(1):55-5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清王朝,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晚清”。此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晚清政府不惜动用大量军费以发展军事经济,特别是兴起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但最终未能摆脱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晚清政府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军事经济这一视角加以分析认识。一、社会制度落后,统治阶级腐朽,从根本上窒息了军事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的本性,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晚清国势日趋衰微,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处于落后状态,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这样一桩中华大事“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即今天的江南造船厂)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是整个晚清时期,清政府先后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江南制造局的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1865年在上海创办。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喻为“中国第一厂”。江南制造局  相似文献   

13.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装备的近代化不仅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缩影。诸多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深层原因,在装备的近代化过程中均有所反映。梳理晚清装备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晚清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装备引进、生产盲目,地域差异明显;消极的战略指导影响装备发展;武器装备驳杂;装备水平与人员素质相脱节;武器过分依赖进口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始终未能正视自身的落后,文化上“道本器末”的干扰,不断弱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军事教育制度严重滞后,军事工业发展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清台湾军事变革与大陆军事变革息息相关。笔者认为 :“御外侮”的台湾防务观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动因 ;“师夷技求自强”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主线 ;台湾社会的综合开发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基础。晚清台湾军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在日后的抗日保台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军队懦弱无力,屡次丧师失地。到19世纪末,中国已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有识之士痛感中国军事之落后,纷纷主张改革军事。清廷为抗强敌计,编练新军。因军事人才匮乏,故派遣大批学生到外国留学。被派赴留学的国家有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等,其中以赴日人数最多。而留日学生的绝大部分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军》2005,(10):16-19
作为中国驱逐舰舰长,我受中国军队派遣,于2003年2月~2004年7月赴法国最高的军事学府三军防务学院(CID)留学一年半。留学期间,与世界76个国家、319名高级军官一起,接受先进的西方军事教育,研究国防政策和世界军事战略,参加北约、欧盟主要国家的军事演习、训练,感触很深,受益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新兴工业是从军用工业开其端的.而江南制造局(李鸿章奏准的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但直到清末,都是用江南制造局的名称,上海制造局为其别名)则是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号称“中国第一厂”的近代新式工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为切入点,研究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弊端;以史为鉴,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财力保障应当实现全面融入、协调适应与持续推进,实现军事财力保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越 《军事历史研究》2005,17(3):117-121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与社会转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晚清军事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