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四变》等《孙子》佚文,都是《孙子》的早期注释文字.这些文字表明,《孙子》注释时代的开启要远比人们想象的为早.研究这些佚文,不仅可以考察《孙子》的早期注释情况,也对探讨《孙子》成书时代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思考《吴孙子兵法》和传本《孙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最早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七十年代初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兵书中发现了另一些反映孙子军事经济思想的佚文,可以使人对孙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孙子的这些思想,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专门研究过.在我们开展军事经济研究的今天,溯本求源,很有对孙子军事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之必要.本文就是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再读者,非第二次读也,是再三研读之意也;作为《孙子》迷,再三研读之余,笔者偶得几个新认识: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二、存世《孙子》可能存在错简及传抄之误;三、存世《孙子》提倡“愚兵”非“阶级本性的反映”. 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 公元前512年,经过吴国大将伍子胥的引荐,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事前,孙武应该早已经呈上自己的著作《孙子》,所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才会记载,“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武为展示用兵之能,遂有吴宫教战之轶事.“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相似文献   

4.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5.
在我接触明代《孙子》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宝库中,有明一代兵书数量最多,门类最全,其中《孙子》研究最有特色:《孙子》研究著述在兵书中占主导地位。分析一下明代《孙子》文献状况和《孙子》研究大发展的历史原因,将对我们今天继续开展《孙子》研究、发展《孙子》文化,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明代《孙子》文献概况与主要特点 明代有关《孙子》的兵书约有100来种,200多部。通过下面简单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孙子研究在明代兵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孙子》一书流传至今,已历2500年之久。自汉代开始,注家蜂起,注疏、解诂、考订、诠释《孙子》之著述代代皆有。特别是晚清以来,由于受西方近代军事思潮的影响,又出现了一批用新方法来研究《孙子》的著作,遂使《孙子》成为一门专门之学。据笔者统计.截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已知的历代有关《孙子》的著述共有415种,其中有117种已成为佚书,仅见于各家之著录。在现存的有版本馆藏可据的298种书中,又有大约八分之一左右收藏于海外。目前大陆各馆所藏《孙子》著述,很多已是海内孤本,学者欲寻已非易事,  相似文献   

7.
孙子战术思想是《孙子兵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是孙子战术指导的总纲,"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立足点,"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战术指导的基本要求,"兵者诡道"是孙子制胜的主要手段,"避实击虚"、"并敌一向"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突出环节。  相似文献   

8.
《孙子》篇次问题,宋代以来诸多学者就予以关注。银雀山出土的简本《孙子》,尤其是篇题木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孙子》古本篇次的信息。如何看待简本、传本之间的篇次差异,是一个《孙子》文献学研究的基础论题,对考察《孙子》在古代的流传面貌也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9.
任力 《军事历史》2012,(4):61-63
本文以孙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为背景,以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演进为研究视角,探讨孙子“诡道”思想的理论创新价值及其历史意义.孙子“诡道”思想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不对等较量,揭示了战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律;二是主张打破战争固定规范,为战争艺术的运用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三是站在时代军事变革的前列,对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间思想是孙子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用间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斗争形势下,"用间"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博弈的重要手段.在当代,孙子用间思想愈加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简本《孙子》的研究工作,起步阶段就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 “文革”结束之后,相关研究稍有起色.学术界利用银雀山竹简材料,对《孙子》成书、流传等相关问题,都逐渐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失和不足,需要总结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孙子兵学就是历史财富中的精品佳作。笔者戎马一生,对《孙子兵法》学习过、运用过,对孙子的研究也倍加关注,期望孙子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本文仅就孙子兵学文化研究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磋商。一、要充分认识孙子兵学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名著之一。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声誉。自唐代开始,孙子走向世界,世界在研究孙子,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劳允超教授,在撰写《孙子兵法大全》系列丛书中,对于《孙子故里》专节,根据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考辨、地域位置的沿革查证、孙子后裔的采访和孙子轶闻遗事遗迹的多次调研,以翔实的材料作了充分的论证和确认。本文是《孙子故里》专节的述略。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就其军事价值而言,其中最光采夺目的是他以安国保民为宗旨的慎战和善战思想。历史上许多军事家、名将,益于《孙子》的慎战善战思想取得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的胜利。《孙子》被誉为“兵圣”、“武圣”置于古代兵经之首。由干《孙子》问世的历史契机与当今时代特征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以古为鉴,撷取精华,运用《孙子》慎战和善战思想的精义于现代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不仅是推动《孙子》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深化,也是指导现代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一、《孙子》安国保民战略思想的历史源由研究《孙子》问世…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目的 研究从《孙子》传入日本到现在,日本军内外对《孙子》研究的发展状况。具体说,研究各个时期对《孙子》的理解发生的变化。研究孙子的有同军事事务有关的人,如英勇的武士、军官和自卫队成员,也有同军事理论有关的人,如兵法大师和军事战略学者等。重点放  相似文献   

16.
趁火打劫     
梁守磊 《国防》2008,(7):80-81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目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日:"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日: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它所提出的一些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军事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孙武和其他任何作者一样,不能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佚;后《孙子》者,不佚《孙子》”,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的。其实,后  相似文献   

18.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破坏.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需要强调的是,“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孙子》的研究累世不断,近年来更加深入,相继推出新成果。外国许多学者、战略家们对《孙子》更是推崇备至,潜心研究者,不乏其人。有的根据孙子的学说,探讨现实的各种战略问题,如提出所谓“孙子核战略”之类。有的为维护本国利益和国家安全,联系当今“复杂多极”的国际环境,试图从孙子中寻求“安国全军之道”。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