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基于对周边战略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赢得军事优势,以武力统一德国而主动进行的。这次改革是对19世纪初沙恩霍斯特等人以拿破仑的军事体系为蓝本重建的普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和完善,使军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指挥方式和指挥体制适应了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从而把普军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次军事改革的成功,对普鲁士1864年对丹麦、1866年对奥地利、1870—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结束了德国持续许多世纪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实现了德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统一。改革的成功使普军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效仿的榜样。普法战争后,法国、意大利仿照普军建立了自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力量     
邸士荣  杨峰  宋晓军 《国防》2010,(6):78-79
教育,对国家兴衰乃至国防力量的消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曾一度热播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而国家必须为其公民提供受教育机会。”普鲁士的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德国统一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然而,在19世纪初期,普鲁士几乎遭到亡国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推行强硬的“铁血政策”,为德意志统一展现了宏伟前景。普鲁士在国家军事力量的支撑下,综合运用外交、政治、战略手段,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德意志统一大业。这其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对决的克尼格累茨战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改变了欧洲政治和军事地图,打破了中欧地区的势力均衡,使普、奥两国命运发生不可逆转之变化,而且为德意志的完整、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推动了德意志走向穷兵黩武的军事帝国。  相似文献   

4.
普鲁士—德国是近现代军官职业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主要国家在军官职业化进程中竞相效仿的榜样。剖析普德军官职业化体系形成、发展、成熟的演进理路,从历史演变中探究和把握军官职业化蕴含的特质和规律,有利于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改革释放后发优势。本文从普鲁士—德国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角度着手,分析其军官职业化的政治特质、专业演进、组织结构、社会形式和文化基因,为推进我军军官职业化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英  杨洁 《军事历史》2006,(12):40-43
19世纪70年代前,德意志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奥地利、普鲁士两大邦国以及其他小邦国组成的松散的德意志联盟。它不但处于欧洲大国的包围之中,地缘环境极其恶劣,而且内部一盘散沙、、纷争不断,长期在夹缝里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但正是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战略环境下,普鲁士于19世纪初开始,通过经济、军事、政治等一系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民族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延续了三百多年,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才算告一个段落.德国由一个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因家变为统一的帝国,从一个备受强邻欺压的弱国上升为欧洲强国.在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对德意志民族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是俾斯麦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德国?还是德国统一的需要为他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张晖 《军事史林》2014,(5):47-54
1933年1月30日,是德国政局进入纳粹时代的起点.这一天,纳粹党开始在德国执政,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在希特勒的政府中,戈林虽然只担任不管部长,但他在德国国会议长的头衔外,还有一个更具实权的职务——德国最大州普鲁士州内政部部长(管辖着德国2/3的土地,警察当时是隶属于州政府,戈林便控制了德国2/3的警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德国军队的作战模拟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与基础,在二战以前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是用于作战计划的检验;德国法西斯战败后,其优势大大削弱,从70年代起,逐渐重视作战模拟,并广泛运用,其技术不断提高,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本文对20世纪德国军队作战模拟进行了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喻立 《国防科技》2002,(1):96-96
毛奇,又称老毛奇,即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伯爵,普鲁士陆军元帅,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家,善于权谋,屡建奇功,勇于探索,改革军队,功绩卓著。 毛奇公元1800年出生于德国梅克伦堡的帕尔希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18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武备学校。1819年起在丹麦军队中服役。1822年回普鲁士军中任职。1826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1828年  相似文献   

10.
慕小明 《国防科技》2016,37(4):48-51
德国统一以来首次扩军,标志着德国安全政策的重大调整。随着欧洲安全形势剧变,俄欧战略博弈加剧、打击恐怖主义、应对欧洲难民危机和建设自主防务力量,客观上助推德国扩军。然而,受到国内民意和历史因素制约,此次德国扩军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影响,并将进一步恶化日趋紧张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无益于中东欧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萃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德国) 《制空权》——朱利奥·杜黑(德国) 《孙子兵法》——孙武(中国) 《论持久战》——毛泽东(中国) 《军事教训》——毛奇(普鲁士) 《战争指导》——富勒(美国) 《军事战略》——索科洛夫(苏联)  相似文献   

12.
康昊 《军事历史》2016,(1):45-47
沙恩霍斯特(1755—1813)是近代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创了现代总参谋部制度和配套的军事教育、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为普鲁士(德国)军队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对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沙恩霍斯特军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军事改革必须顺应人类解放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军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军官人事制度的改革;军事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对守旧势力进行改造和妥协;军事改革中不变的追求是培育知识健全、人格独立的军人。  相似文献   

13.
1866年德意志联邦中两个最大的邦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是一场“兄弟阋墙之战”,即德国内战。恩格斯说:“悼斯麦在为他在1866年的活动而找到的同样好的法制基础,……然后,内战被挑起了,因为1866年战争不是别的,正是内战。”①这次内战是件斯麦蓄谋已久的,是他恣意挑起的。他声明“要为此承担责任”②。在德意志统一运动的进程中,这场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内战是“弹斯麦演出的第二幕”③。第一幕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第三幕则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本文打算简要地论述种斯麦与这场内战的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c德国内战是惮斯麦长期处心积…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里德·冯·施里芬(Alfred von Sehlieffen,1833—1913年)伯爵曾任德军总参谋长,因制订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和研究。一、施里芬的戎马生涯施里芬出生在德国首都柏林。其父马库诺斯·施里芬,是普鲁士近卫军第2联队少校。施里芬自幼勤奋好学,曾就读于柏林大学。他  相似文献   

15.
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静 《军事史林》2006,(1):60-6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等西方盟国与苏联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阵线,它们除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外,还在军事上配合苏联作战.西方盟国的援助无疑对苏联加快战胜法西斯德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战后,西方和苏联两大阵营为了政治需要,围绕着西方战时援助的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西方媒体大肆宣传说,盟国的援助对苏联战胜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苏联则称西方的物质援助同苏联的战时军工生产相比微不足道,并指责盟国在二战期间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认为即使没有西方援助,苏联也照样可以打败德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冷战的结束,德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国对其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进行了战后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调整。在军事战略思想上,从过去主要针对前苏联、华约集团的“前沿防御”变为准备应付各种危机的  相似文献   

17.
1866年6月间日爆发的普奥战争,即德国内战。恩格斯说:“1866年战争不是别的,正是内战。”①在这场内战中,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德意志的几个邦:汉诺威、萨克森、巴伐利亚等;站在普鲁士方面的则是意大利。双方的军事行动,在6月间和7月间,主要在普奥、意奥两个战场上,即在波希米亚境内和意奥边境进行。在德国内战进行期间,作为“无产阶级将军”的恩格斯,于6月19日和7月5日之间,陆续写了一组(5篇)论文《德国战争短评》,先后发表于6月20日、26和28日,7月3日和6日《曼彻斯特卫报》上。恩格斯说:“这里陆续发表的几篇短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联邦国防军是北约各国最具有政治色彩的军队,在德国普遍被全体国民认可的观念是,“不在居民和军人中间开展广泛的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建成英勇善战和纪律严明的军队”:德国的《忠诚》杂志载文指出,思想工作无论何时都应该作为“武装力量改革的迫切任务”。正是由于联邦国防军非常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工作,才使德军已经成为一支不容世界忽视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具体讲,德国对军人的政治教育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的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政治教育领导  相似文献   

19.
雷波 《政工学刊》2013,(2):48-49
一、强化政治意识,引导官兵把思想统一到国家政治外交大局上来 远洋训练往往时机敏感、背景特殊、内外关注,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必须强化官兵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思想统一到上级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国家政治外交大局上来。一是深入动员聚军心。  相似文献   

20.
预备役训练源于普鲁士。1813年,普鲁士王国将军队区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即预备役)。常备军服役期限为五年,期满后转为第一类后备军,每两年参加一个月的操练,直到三十二岁为止;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