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牧晨 《军事历史》2020,(3):98-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力量,从1941年6月末到12月,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最终成为美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此后根据四份议定书的规定,苏联获得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盟国的大量租借援助。西方的租借援助,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等物资,并在一些关键部分弥补了苏联军事生产的短板,还为苏联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使其能够大力发展其他生产、补充其他行业劳动力和军队兵力,为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乐 《环球军事》2009,(21):51-51
1945年战胜德国法西斯后,斯大林下令从苏军占领区拆卸工厂设备运回国内,以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发生了多起盟国军队从苏联占领区运走工厂设备和武器系统的事件,其中以运走德国设备最为频繁。这些设备和武器都十分重要,其中不乏当时德国工业中的核心。比如“容克”最新型飞机的设计图纸、V系列飞弹的自动驾驶仪、“蔡司”光学仪器厂的产品与设备,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1941-1945年的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保卫祖国的自由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军事行动的成果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标志。苏军击溃和俘获的法西斯基本兵力达607个师,而盟国在整个战争期间才击溃和俘获176个师,德军75%以上的武器装备为苏军击毁和缴获。卫国战争期间,武器尤其是坦克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战役战斗的成败,苏联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国家所有力量和资源去战胜法西斯德国,苏联工业体系在二战中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0.28万辆,数量上比德国多1.5倍,质量也更加优良。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阅兵式上,这些60年…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两国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从兵戎相见、邦交断绝走向关系正常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合作抗日的道路。苏联在当时国联所允许的方式下,在不影响其国防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援助中国抗战,谱写了战时中苏军事合作的篇章。在评价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苏联援华主要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需要;苏联援华全部交给了国民党政府;苏联援华支援了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5.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富尔顿镇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富尔顿演说"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美国海军潜艇编队在昨天盟国苏联的海岸地区实施侦察行动,就是北约最初实施的不友好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全民抗战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爱好和平和自由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相互支援、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抗日战争得到了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各同盟国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朝鲜、越南、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反法西斯战士志愿援华行动,也给予了无私的援助,一些国际友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给中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北冰洋 鸽灰色的天底,流冰四伏的海面。 一支庞大的船队蹒跚地开行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O-17护航队。美英盟国拼“血本”组织的一支北极航线船队,斯大林和苏联寄予很大希望。 希特勒入侵苏联后,作为反法西斯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给予苏联支持和援助。 运送战备物资给苏联的途径共三条:一是通过波斯湾和伊朗的铁路;二是通过日本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的太平洋航线;三则是北极航线。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  相似文献   

8.
二战中,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同盟。根据盟约,三国之间要进行军事技术的相互援助。但由于日本处于东北亚,与德意之间隔着中国、苏联两大战区,除了无线电通信外,双方难以联络。而当时的远程无线电技术落后,保密性又差,既无法传输机密技术图纸,又无法保证中途不被盟国无数的监听电台截获,这使日本—直无法从德国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雷达、声呐等技术装备。尽管意大利曾派远程飞机侥幸穿越中亚抵达日本,并顺利返回。  相似文献   

9.
14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领导人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对纳粹德国实施战略轰炸的新模式——“穿梭轰炸”(shuttle bombing),或称为“钟摆轰炸”.具体而言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的重型轰炸机利用英国、意大利的空军基地起飞,对德国和德国占领下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境内的目标实施轰炸,然后到苏联的基地降落,在那里加油、装填弹药或维修,在回程时遂行新一轮的攻击,最后返回英国或意大利的空军基地.  相似文献   

10.
进入1938年后,日本高层对侵华战争的前景“一片看好”.国际上,德国已经承认“伪满洲国”,德中关系迅速降温;除苏联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依然置若罔闻,没有任何有力的制裁措施或对华援助.军事上,日军认为,经过半年多在华北和华东的作战,中国军队损失在80万人以上,战前的精锐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守军必然一触即溃.故日军侵略的步伐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等盟国分割德国虽然是出于对付法西斯的需要,却在占领国美、英、法与苏联之间制造了新的矛盾.20世纪40年代末期,随着冷战的到来,美、英、法等国为加强中欧的地位,策划其在西德和西柏林的"联合占领区",并着手利用马歇尔计划复兴德国,宣布单方面实行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1947年冷战的阴影开始笼罩世界,东西方冲突如箭在弦。但令西方领导层窘迫的是,西方对苏联战略情报了解几乎停留在二战前的状态,几幅缴获的德国地图也只标明了苏联欧洲部分领土的大致情况,而苏联亚洲部分领土对西方来说仍是"海市蜃楼"。所以西方不惜违背国际法,派出军用飞机侵入苏联领空进行秘密的纵深侦察,这就是"和平时期空中侦察计划"(PARPRO)。  相似文献   

13.
1941年6月22日3时半左右,法西斯德国以强大机械化部队和猛烈炮火开始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一个半小时后,德国才通过驻苏大使向苏方宣战。希特勒梦想在几个月内征服对方,以闪电速度结束这场战争。但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战斗,击溃了希特勒军队,战胜了法西斯入侵,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阅兵.那么,反法西斯战争阅兵是如何兴起的,又如何发展演变的? 反法西斯战争阅兵源于1941年11月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阅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结束后,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同盟国都分别举行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四国还在柏林联合举行了胜利阅兵.苏联(后俄罗斯)多次在胜利日举行阅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旨在庆祝胜利,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展示国威军威,提升部队士气,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5.
方华 《环球军事》2014,(16):56-57
冷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展开超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并从陆海空全方位地侵犯苏联领土。美国人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自由地游走于苏联边境线内外,在进行战术侦察时,美国军机从超低空短暂地越过边境;进行战略侦察时则从超高空进入苏联腹地。美国及其盟国的侦察机数最巨大,中央情报局与五角大楼都有自己的航空侦察部队,以完成不同的侦察任务。同时,一些中立国家也在从事对苏侦察活动,有时这种侦察活动违反了国际法,以至于被苏联武装力量消灭。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主力,为欧洲摆脱纳粹奴役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苏德战争的初期,苏军曾经陷于严重被动,蒙受极其惨痛的损失.仅在战争的防御阶段(1941.6-1942.11),苏军的伤亡和失踪就达200万人以上,超过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法西斯德国的“闪电战”下败亡,英法联军被迫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基本一统除苏联领土外的欧洲大陆.1941年6月22号,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范围扩大.这时,在欧洲大陆,只有苏联军民与德国孤军奋战,独立支撑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史称第一战场.7月18日,为了减轻自己当面的压力,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在给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一封信中,就要求英国“在西方(法国北部)和北方(北极地带)开辟反对希特勒的战场”,是为第二战场提议之始.  相似文献   

18.
在勋章的历史上,如果说到材质和价值,恐怕没有哪一种勋章能和苏联的胜利勋章相媲美.历史上只有17个人曾经获得过胜利勋章,这些获得者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盟国的高级军事将领.胜利勋章使用了铂金、黄金、白银、钻石等名贵材料制作,足见苏联对其重视程度之高,也注定了其今天的珍稀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他拥有伊朗国籍,却长期为苏联情报部门工作;他结过3次婚,3次婚礼的新娘却是同一人。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德国人打算在1943年秋天德黑兰盟国首脑会议期间暗杀“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重大阴谋被挫败。他是在和平年代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第一个地下工作者,他的妻子戈阿尔也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他就是苏联著名的间谍格沃尔格·瓦尔塔尼扬——  相似文献   

20.
被列入了盟国的黑名单 在二战初期,斯德哥尔摩的埃力克·爱立克桑先生就被列入了盟国的黑名单,罪名是同敌人进行交易,支援德国人的战争活动。盟国情报机关报告说,爱立克桑卖给德国人汽油,并定期到德国旅行。他还同德国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关系密切。 这一件不光彩事情的揭露对于爱立克桑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爱立克桑的一些老朋友全是强烈亲盟国的,当在街上看到他走来时,都穿过马路避开他。他的夫人遭到人们的冷遇和排斥。虽然爱立克桑是个瑞典公民,但是他生在美国纽约的布洛克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