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电磁兼容(EMC)分析和预测是EMC设计的最新阶段,其中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是保证系统满足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主要是基于电磁屏蔽拓扑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系统内电磁兼容性遇到一些困难.为了更清晰地分析系统内电磁兼容性,提出了基于端口数据的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分析系统内各部件端口之间的耦合关系,画出耦合关系图,然后根据端口的干扰数据(测试、计算或标准规定的数据)和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机载平台电磁兼容问题已成为影响平台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机载平台电磁干扰机理,详细描述了机载设备电磁干扰对敏感设备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构建了一种用于快速进行系统级电磁干扰预测分析的模型。最后针对机载平台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给出了解决机载设备电磁兼容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在不同型号飞机上开展电磁兼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的预测模型和设计方法,全机电磁兼容性良好,机载设备均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3.
电子对抗与舰空导弹系统综合反导的电磁兼容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对抗与舰空导弹在综合反导时,往往会存在电磁不兼容的情况。电磁兼容问题会影响舰空导弹和电子对抗的防御效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舰艇的综合防御效能,提高单舰防空反导体系的作战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二者在综合使用时的电磁兼容问题。在对电磁兼容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电磁不兼容情况下2种手段的使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综合反导中舰空导弹为主,电子对抗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电磁兼容设计运用在电子武器和装备中的缺点,运用一种先进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在构思设计方案时先设计系统的能量传输模型和干扰关联矩阵,然后运用数值模拟、动态仿真、等效计算、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敏感器的安全性。通过对系统电磁兼容性预测、定量分配电磁兼容参数、重复优化设计方案,得到电磁兼容性能最优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正>装备通用质量特性中的电磁兼容性特别是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设计,需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笔者从质量监督者的视角尝试对目前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日新月异,系统型号装备如飞机、舰船、通信车等配备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它们工作时在时域、频域、能域和空域上形成了样式复杂、动态随机的多种电磁信号,构成了武器装备系统内部复杂电磁环境。而  相似文献   

6.
EMC/EMI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电子设备的EMI产生的基本要素、抑制的措施及EMC实现的方法作出分析,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磁兼容性的重要作用、基本内涵和在火控系统中电磁兼容问题的阐述,结合实际工作中作电磁兼容性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部分从单体到系统的电磁兼容解决手段和途径,旨在不断提高和改进实际工作中解决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难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电磁兼容性角度对激光告警设备虚警率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激光告警设备的一些电磁兼容试验测试结果,通过深入分析光波段,极长波到微波段电磁兼容性,给出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激光告警技术三个重要指标之一的低虚警率问题。  相似文献   

9.
军用电子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必须用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对其进行考核.因此,设计师在系统设计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系统对战场电磁环境的适应问题.针对我国军标在电子系统电磁环境、系统实验及考核领域的空白,通过讨论电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套军用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方案及建议,详细分析了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方案中应基本涉及的技术面.同时讨论了系统间电磁干扰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中电子设备的板级电磁兼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1)基本概念电磁兼容(EMC)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科学。电磁干扰是产生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根源,我国国家军用标准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中指出,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2)国际上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状况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了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美国先后制订了许多工业、军事标准以限制电磁干扰,由其军方所发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舰载电子设备电缆布线设计技术及其基本原则。论述了电缆布线设计与电磁兼容的关系,以及电缆布线设计与电缆布线施工一致性的关系。提出了电子设备电缆布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通过电缆布线设计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舰载电子设备布线所导致的电磁兼容问题,以及传统电子设备布线设计效率和布线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在介绍布线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舰载电子设备布线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没有进行三维布线设计的情况下,布线设计的替代方案——一种简化的布线设计方法。通过舰载电子设备布线设计,给出了解决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提高了电子设备布线设计效率和布线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自整角机的基本电势方程出发,利用双反应理论,对自整角机系统几种故障运行状态作了较严格的分析,导出了其电磁转矩公式,进而判断出接收机的稳定与非稳定平衡位置。  相似文献   

14.
从天线接收等效电路出发,用专业的电磁电路仿真软件设计并构建一类前门耦合仿真平台.该平台能弥补传统仿真中天线辐照与敏感设备传导之间的割裂,反映耦合过程,为整机电磁兼容与防护提供丰富细节和数据.该类仿真极具开放性,可依据敏感设备特点与候选仿真软件功能,自选相关软件构建该平台.最后以某型接收机为例,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MWS完成天线辐照,在基于CSTDS和ADS的仿真平台下实现前门耦合模拟,得出接收机内部耦合数据,验证该类平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把零中频结构应用于装甲车载超短波电台接收过程中,可以解决目前装甲车载超短波电台接收机体积大、成本高、扩展性差和兼容性弱等问题。在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元器件的发展水平设计了一种装甲车载超短波电台零中频接收机。应用安捷伦公司生产的ADS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对零中频接收机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零中频接收机与超外差接收机在灵敏度上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投技术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首先,在空投目标区域放置发射机,发射天线在3个方向形成彼此相交的波束,发射机与3个波束的交点构成中心线,3个波束关于中心线对称。其次,发射天线在3个方向发射相同功率,不同频率的信号。最后,载荷上的接收机实时接收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频谱图。3个信号功率相等时载荷位于中心线上,保持现有飞行方向;3个信号功率不等时,根据偏离中心线的位置对飞行方向进行调整,确保载荷能够准确到达目标区域。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能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战争对装备的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能否在战争的初期使对方的电子、信息系统失灵,将是控制战场主动权的关键。电磁脉冲战斗部正是为这一目标而设计的。它将炸药爆炸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高功率微波,从而在对方的电子设备中激起强大的电压,最终达到使系统失效的目的。讨论了电磁脉冲战斗部的发展动态及其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R站不确定是否会给双基地雷达对抗带来优势"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R站不确定对双基地对抗效果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R站配置位置与双基地对抗效果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统计试验的方法,给出R站配置位置服从特定概率分布条件下的干扰效果值,并将其作为输出的待分析数据;最后,对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评估R站不确定在双基地对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同时存在恶意干扰与非法窃听的通信环境,提出一种协作干扰(cooperative jamming, CJ)掩护的保密通信架构,收发信机之间采用跳频技术躲避恶意干扰,并采用协作干扰技术阻塞非法窃听。但该架构的通信带宽较大,会在收发频率振荡器中引起显著的同相和正交(in-phase and quadrature, IQ)通道失衡。鉴于此,对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进行数学建模,给出接收机处信干噪比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干扰抑制比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的功率远大于热噪声功率。随着收发IQ通道失衡加剧,所提架构的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性能均会急剧下降,当幅度和相位失衡分别达到0.95和π/50时,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均损失了47 dB。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只有少量标签数据的弱监督条件下现有调制信号识别模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半监督学习框架。该方法通过对通信信号进行冗余空域变换,使其在适应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同时保留丰富的信号相邻特征;通过梯度惩罚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的引入,构建适宜电磁信号处理的半监督学习框架,实现对无标签信号样本的有效利用。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RADIOML 2016.04C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半监督条件下能训练出高效的分类器,获得优异的调制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