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第一野战军的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一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1军第1师。头等主力师当推第1军第2师、第2军第4师、第6军第17师、第3军第7师。  相似文献   

2.
欧阳青 《军事史林》2014,(10):18-22
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 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27军第79师、第20军第58师、第23军第69师、第24军第70师。  相似文献   

3.
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 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11军第31师、第13军第37师。  相似文献   

4.
欧阳青 《军事史林》2014,(11):19-24
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 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38军第112师、第39军第116师、第43军第127师、第40军第118师、第41军第121师、第38军第113师、第43军第128师、第39军第115师。  相似文献   

5.
1946年,蒋介石在发动全面内战时共有86个正规军(整编师),其中央军中有5个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军(整编师),自诩为“五大主力”。这5个军(整编师)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18军(即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新编第1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中国、英国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于1942年3月率第5、第6、第66军进入缅甸对日军作战。受挫后,其第5军之新22师及第66军之新38师于8月间退入印度,改为美械装备,由美军在兰姆珈训练。1943年1月以这两个师编成新编第1军,由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洞国兼任军长,下辖新22师(师长廖耀湘)、新38师(师长孙立人)。1944年7月,因新22师扩编为新编第6军,将新30师(师长唐守治)编入新编第1军,由孙立人任军长。10月,又将新编第6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划归该军。其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集中9个军30个师的兵力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战役决心以志愿军第38军、第42军首先歼灭德川、宁远的南朝鲜第2军团主力,打开战役缺口,割断东西两线敌人联系,尔后向价川、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西线重兵集团退路,配合主力歼灭美军2~3个师;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在战役打响后迅速围歼美陆战第1师两个团于长津湖地区,尔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相似文献   

7.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竞不敌"土八路",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简称新1军、新6军,下同)、第5军、整编第74师(整编前为第74军)、整编第11师(整编前为第18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5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这5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屡创强敌,成为国民党部队抗击日军的主力。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5军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1937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又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下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第18军、整编74师、第5军、新1军、新6军号称其“五大主力”。它们虽然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在抗日战场上曾屡挫强敌,然而作为蒋家王朝的统治支柱,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这五支王牌先后投入了内战战场,与人民为敌,最终无一逃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的前身可追溯到"三湾改编"后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特务连,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晋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冀晋纵队、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于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奉命组建。所属部队系原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欠400团)、第135师和原第44军第130师、第131师第391团等部。 1952年10月,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将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第135师和第44军第130、第131师第391团合编组成第54军,丁盛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74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骨干是58师。第一任军长俞济时,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以中央军和浙系军队最为显赫。第74军既是中央军又属浙系军队,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是国民党王牌中最耀眼的明星,有着一系列的辉煌称号——"抗日铁军"、"虎贲师"、"御林军",并荣获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该军声名显赫的原因不但与其嫡亲出身有关,亦与其在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关系极大。8年抗战中,该军参加了正面战场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多次挑起主力重担,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其中最为惨烈、可歌可泣的铁血拼杀就有3次。  相似文献   

14.
接应中央红军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后,于5月向川西北进军,准备与转战中的中央红军会合。为了接应中央红军,我们需要准备鞋子、衣服、粮食等物资,全军还为此做了动员。当时,我任第4军政治部主任,根据方面军领导的安排,率领第4军政治部机关和第12师留在后方收尾,建立地方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红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 1946年春,新四军第2师第6旅旅部北撤江苏淮安,与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合并,兼理第5军分区工作。5月,第5军分区基干武装与在盐城起义的赵云祥部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谢祥军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常玉清任副司令员,吴肃任参谋长,孙克骥任政治部主任。6月,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8月下旬和华中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一起,于邵伯地区顽强抗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主力的进攻,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与兄弟部队一起迟滞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6.
接应中央红军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后,于5月向川西北进军,准备与转战中的中央红军会合.为了接应中央红军,我们需要准备鞋子、衣服、粮食等物资,全军还为此做了动员.当时,我任第4军政治部主任,根据方面军领导的安排,率领第4军政治部机关和第12师留在后方收尾,建立地方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红军.  相似文献   

17.
看了今年第1、2、3期《军事历史》后,我想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供参考。《军事历史》在研究、总结我军和古今中外军事历史经验教训,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方面,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但也应指出,一些研究我军作战的文章,只有自我本身,缺乏敌对一方的动态,如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对我方的估测及所采取的对策,就十分稀少。像介绍研究号称国民党军中“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新编第1、第6军、整编第74师来龙去脉的文章,未见一篇。这应说是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桑植县的刘家坪和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18师留在根据地担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11月20日,红2、红6军团在张家湾一带突破国民党军澧水封锁线。11月23-28日,红2、红6军团占领展溪,浦市、淑浦、新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的四个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我们第40军编成两个梯队:第118、第120师为军左翼第一梯队,第119师为军右翼第二梯队。我当时任第119师师长,刘光涛同志任政委。云山首战告捷我师万余名官兵入朝后,向预定作战地域球场洞开进。经过5个昼夜的急行军,于10月24日拂晓到达云山以北的草上洞一带。这时,敌人由南向北与我师遭遇,于是我师由军第二梯队后卫部队变成了军第一梯队的前卫部队。我师在云山地区与南朝鲜第1师和美第24师一部首先遭遇。我亲自指挥先头第356团就…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一部在辽宁省法库县秀水河子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反击战。 1946年2月上旬,东北国民党军集中4个美械装备师,分三路沿北宁铁路(今北京-沈阳)沟帮子至新民段向两侧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驱逐东北民主联军部队,维护铁路运输,为其后续部队开进东北和进占沈阳创造条件。南路新编第6军新编第22师和第14师、中路第 52军和第2师,北路第13军和第89师分别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