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11月22日,法国国防部宣布,到2010年,法国将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并用新推出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逐步取代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等到整个换装工作完成后,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将占到法国整个核力量的85%以上。这无疑将是法国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一次飞跃,其意义如何?是否能够保证法国在未来的世界军事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拭目待之。  相似文献   

2.
《现代军事》2008,(4):15-15
2008年2月26日。印度进行了首次海上潜射弹道导弹试射。试射的K-15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将装备印度正在研制的核潜艇。印度国防部称.导弹的成功试射,使印度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不仅将推动印度“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而且为印度谋求二次核打击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1日,法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可畏”号(LeTerrible)在西北部军港瑟堡举行了下水仪式。“可畏”号是法国建造的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凯旋”(SNLE-NG)级战略核潜艇.全长138米,宽12.5米.水下最高航速25节。可下潜到超过300米深的水域.能够装备16枚可携带核弹头的最新M51型弹道导弹.导弹射程可达8000千米.将于2010年正式服役。“可畏”号的下水仪式,标志着法国海基战略核力量有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闻舞 《环球军事》2011,(23):36-37
“可畏”号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去年9月27日刚刚服役的法国海军最新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可畏”号水下排水量高达14565吨,艇上装有法国最先进的M51.1型弹道导弹,射程超过9000千米,是法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照片是“可畏”号舾装和海试时拍摄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7日,法国国防部宣布当天上午9时25分首次在"可畏"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上成功地试射了一枚M51型潜射弹道导弹,这标志着法国新一代战略导弹武器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M51型潜射弹道导弹有哪些技术特点,M51型导弹的技术水平究竟怎样以及M51导弹的试验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上述有关M51型潜射导弹的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24日,印度海军从一座位于孟加拉湾的潜射装置中试射了一枚K-4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超过2000千米。在已经拥有陆基和空基核打击能力的基础上,印度又填补了自己水下核威慑力量的空白。同月,又爆出印度正推动数家以色列防务公司与DRDO(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合作以完善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消息。实际上,2013年底,印度已经进行了反弹道导弹(ABM)的最后一轮开发试验。在试验中,多枚来袭弹道导弹被成功拦截。在拥有强大攻击能力的同时,大象之国“天空之盾”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战略格局形成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潜射导弹武器也得到飞速发展,使未来海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潜射导弹分为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巡航导弹、潜舰导弹和潜空导弹等类型。潜射弹道导弹现在世界上仅有美、俄、英、法与中国五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结构中,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强而成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中坚,是最有效的核报复力量。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将对其核打击力量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海上斗争形势。作为冷战后主要战略进攻力量的美海军潜射弹道导弹部队的潜艇,将减至14艘,导弹减至336枚。海军策划人士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正在研制并成功试验了一种新型核导弹系统。没几天,有国外媒体报道说,到2010年,法国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并用M-51型核导弹逐步代替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如果整个换装工作完成,战略海军部队的核打击能力将占法国整个核力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许滔  深蓝 《当代海军》2009,(7):66-68
M51型潜射弹道导弹是由法l国“欧洲航空航天防务系统”(EADS)公司制造的一种三级固体远程弹道导弹。长12米,弹径2.3米,发射重量48吨,比M45型潜射导弹重近50%,采用惯性制导方式。  相似文献   

11.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3):96-96
据报道,俄罗斯玛卡耶夫设计局导弹中心总设计师伏拉基米尔·杰格基亚尔称,玛卡耶夫导弹设计中心是俄罗斯海军固体和液体燃料战略导弹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2004年完成SS-N-23“轻舟”的飞行试验,目前正在导弹中心协作工厂进行该导弹的批量生产。另外,目前俄罗斯海军还装备有两种该中心研制的海基潜射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与SS-N-23导弹一起构成俄罗斯战略威胁力量中海基核力量的基础,并将一直服役至2030年。  相似文献   

12.
能装M-51的“凯旋”级 2004年11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正在研制并成功试验了一种新型核导弹系统。没几天,有国外媒体报道说,到2010年,法国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并用M-51型核导弹逐步代替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如果整个换装工作完成,战略海军部队的核打击能力将占法国整个核力量的  相似文献   

13.
在本期“舰艇博览”栏目中,我们对世界海基核力量进行了盘点,这些舰艇只是作为平台,而最终的打击武器,是核弹。在核俱乐部成员中,目前只有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和中国拥有潜射弹道导弹,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率先装备潜射弹道导弹后,美、苏等国投入巨资开始了激烈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 Y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 SS—N—6弹道导弹射程只有2400千米,无法覆盖美国本土。因此自60年代末起,苏联海军竭力研制和改进弹道导弹的性能。推出了射程7800千米的 SS—N—8 弹道导弹。为了尽快部署 SS—N—8 导弹,在 Y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 D 级潜艇。该级艇分DⅠ型、DⅡ型、DⅢ型和DⅣ型,其主要差别是弹道导弹的不断改进。由于 SS—N—8 导弹比 SS—N—6 导弹更长,直径增加0.35米,所以导弹舱较高,指挥台围壳后部的导弹舱高高突起。该级艇艇艏较圆钝,尾部上层  相似文献   

15.
印度武器装备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据印度媒体最近透露,印度政府已耗资140多亿美元,制定了庞大的战略武器发展计划,由战略战术导弹、核潜艇、导弹预警侦察卫星及指挥控制等几个分系统组成。主要包括:6颗预警卫星和侦察卫星,5艘携带巡航导弹的核潜艇,100枚能携带核弹头的“烈火”远程弹道导弹和“普里特维”中近程导弹,相当数量的核武器载机和巡航导弹,以及300多件核炸弹和弹头。该计划完成以后,印度将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在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方面,印军在已装备1个团40枚射程150千米的“普里特维”(SS-150)原型导弹的基础上,陆、海军分别定购了150枚和100枚射程150千米的“普里特维”导弹,空军则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俄罗斯在大幅度削减军队数量的同时,正大力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积极打造“杀手锏”武器,包括陆基、海基和空基在内的核打击力量正积极研发和部署之中。虽然俄罗斯一贯对外声称发展战略核力量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没有任何关系,但俄试图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完善了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远程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且能成攻突破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令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讯——美国将在八十年代内使它的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组成的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并还要装备100架有人驾驶的能突破防御的轰炸机,在九十年代采用一种先进技术装备的新型的隐身轰炸机。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用新的系统来替换现有的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和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国防部将增加研究和发展经费,以便增强美国的核武器遭到苏联第一次打击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26日,法国海军“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第3艘艇“警醒”号正式服役,将取代“不屈”级导弹核潜艇“雷鸣”号。与此同时,法国海军“胜利”级核潜艇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猛烈”号正在瑟堡造船厂紧张建造,计划于2010年服役并取代最后一艘“不屈”级导弹核潜艇“不屈”号,法国目前正在将其核打击力量的重心转移到海上平台,因此4艘“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是21世纪前期法国海基核力量的中坚。  相似文献   

19.
田永忠 《环球军事》2012,(12):16-17
2012年4月19日,印度从东部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自主研制、可携带多枚核弹头的“烈火-5”型远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5000千米,可覆盖中国全境和部分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3,(8):4-5
“箭”式反弹道导弹系统是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制的末段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箭-2”拦截导弹及其发射车、“绿松树”多功能雷达以及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防御射程在1500千米以下的弹道导弹,也可用于防御巡航导弹和反飞机。 “箭-2”导弹全长约7米,重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9,射程80千米~90千米,拦截高度8千米~50千米。推进系统为两级固体火箭,导弹飞行的初始段和中段采用惯性加指令制导,末段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