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地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装置(该装置因为是固定在铁塔上进行爆炸,不是武器型的,所以叫做原子装置),释放出1.9万梯恩梯当量的原子核裂变的能量;1952年10月31日,美国又在埃尼威托克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装置,释放出104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原子核聚变的能量.从此,揭开了人类在核能上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9,(17):36-38
1945年,美国为夺取对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爆炸当量分别为1.4万和2万吨梯恩梯。按二战时的武器标准,一颗2万吨级梯恩梯的原子弹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400万门76.2毫米火炮同时发射。尔后,1950年1月,美国又批准了发展热核武器的计划。热核武器一氢弹是以百万吨为单位的,一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威力,则相当于2亿门野战炮,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04年财政年度国防预案中,要求取消研发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5月22日,美国参议院法案同意取消1993年通过的不得研究和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但规定政府在发展这种核武器前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众议院法案也同意取消研究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但仍然禁止发展这种核武器。 低当量核武器是指爆炸当量低于5000吨梯恩梯炸药的核武器,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那枚原  相似文献   

4.
白云 《云南国防》2004,(4):44-44
地雷主要由雷体和引信组成,在目标作用下起爆或操作起爆,以杀伤敌有生力量和毁坏其技术装备。它是战争史上最古老的热兵器之一,也是战争中难以对付和对士兵心理构成巨大威胁的武器之一。地雷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每枚杀伤性地雷的售价多数在10美元以下,布设一枚地雷最快只需30  相似文献   

5.
张开善 《军事史林》2007,(11):19-29
1945年6月美国首次研制出三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多沙漠地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次爆炸试验获得成功,释放出近2万吨梯恩梯当量。揭示出原子核能的奥秘,从理论到实验证实了原子弹有着巨大威力,人类从此认识到这种毁灭性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战场,核武器仍然具有巨大的威胁,除了作为战略威慑力量的战略核武器外,各种可用于实战的微型战术核武器也将陆续研制和装备部队。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关国家正在研制的3种微型核武器: 10吨当量的钻地核武器 这种核武器的弹头可钻入地下10-15米处爆炸,能够使500帕的压力到达地下25米的深度,即使35米深处也仍有250帕压力。如此强大的压力能摧毁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而核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对100百米左右的建筑设施仅有轻微损坏。此外,这种核武器还能十分有效地破坏敌方的机场等大型坚固的地面军用设施。 100吨当量的反导弹核武器 携带100吨当量核弹头的反导弹核武器,不仅能在高空准确地拦截来袭导弹,而且其高强度的核辐射可使来袭导弹的化学、生物弹头失效。这种反  相似文献   

7.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利用车载超宽带地表穿透雷达进行大区域地雷探测在军事领域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否提取稳定一致的地雷特征是其实用化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原子分解的地雷目标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地雷目标的四维散射函数为基础获取二维时频图像,在对时频图像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时频原子对地雷目标一维距离向剖面进行分解,得到能够完整描述地雷时频域特征的多个原子,将这些原子作为特征向量送入分层分类器.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适用于车载超宽带地表穿透雷达探测地雷.同传统基于时域或频域的特征提取算法相比,该方法提取的特征更加稳定,能有效改善地雷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跳雷,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跳跃”起来、在空中爆炸的地雷。军事上已约定俗成,更多的是指防步兵跳雷,又称腾炸地雷,简称跳雷;此外,“江湖”中异军突起的反直升机跳雷也属于该行列。跳雷通常属于破片雷,受目标的踩踏、牵拉或传感器的感应作用后跳离地面,待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发生爆炸,并靠高速飞行的弹片去杀伤地表的人员或低空飞行器等目标。对于防步兵跳雷而言,其腾起高度可达2米,密集杀伤半径可达40米,主要用于攻击进入特定防御地域、以步兵或特种兵为主的地面部队;对于反直升机跳雷而言,其感应距离可达400米,密集杀伤半径可达200米,主要用于攻击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等飞行器。  相似文献   

10.
杀爆弹(High Explosive Projectile)又称杀伤爆破弹。它利用爆炸产生的破片、爆炸产物及爆炸冲击波起到杀伤、爆破作用,与以破片杀伤为主的杀伤弹(Fragmentation Projcctile)、以冲击波毀伤为主的爆破弹(Blast Projectile)一起,过去被统称为榴弹,是弹药家族中普通平凡又神通广大的元老级成员。杀爆弹属于战术进攻型压制武器。发射后,弹上引信适时控制弹丸爆炸,用以压制、毁灭敌方的集群有生力量、坦克装甲车辆、炮兵阵地、机场设施、指挥通讯系统、雷达阵地、地下防御工事、水面舰艇群等目标。通过对这些面积较大的目标实施中远程打击,使其永久或暂时丧失作战功能,达到消灭敌人或延缓敌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隧道在水中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毁伤机理和破坏形态,选取典型管节,建立隧道管节的耦合Lagrange-Euler(CLE)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水下爆炸试验验证了CLE方法和材料模型的准确性。开展隧道管节的毁伤效应数值模拟,分析冲击波作用过程、管节损伤演化过程和管节破坏机理;进行参数分析,比较不同炸药当量和爆炸距离对管节毁伤程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中爆炸作用下,隧道管节的损伤过程超过冲击波的作用时间。在同种炸药当量下,管节前壁的损伤程度随爆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后壁的损伤程度主要受炸药当量影响,爆炸距离对其影响较小。以位移变形为损伤指标,拟合得到函数关系式,并给出不同破坏程度的临界曲线,可用于评估隧道管节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野战火炮加农炮当前,加农炮一族中,炮弹飞行距离最长的是俄罗斯2S5式152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榴弹27千米,火箭增程弹37千米。主要用于压制集群坦克和有生力量,破坏永备工事和坚固野战设施。该炮最大射速4发/分,最大行程500千米,最大行驶速度62下米/时,重量30吨,可发射榴弹、火箭增程弹,也可发射混凝土爆破弹、子母弹和核炮弹。没有抽气装置,不设炮塔,射击时,放下车体后面的大型驻锄,以便承受炮身后坐力。  相似文献   

14.
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会呈现多种破坏模式,针对近场爆炸载荷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冲剪破坏,联合等效单自由度模型和临界剪切裂纹理论,提出一种预测钢筋混凝土梁冲剪破坏的方法,并通过开展两发球形梯恩梯装药近场爆炸试验,观察了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验证了冲剪破坏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方法可用来评估钢筋混凝土梁在近场爆...  相似文献   

15.
1961年夏天,苏联"阿尔扎马斯-16"绝密试验室制造了一枚当量为1亿吨梯恩梯的超级氢弹.专家测算,假如这样一颗超级氢弹被投在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城市也会立刻化为灰烬.即使躲在很深的地铁下面也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16.
抗法战争中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在前期抗法中,其结合其自身和敌方的实际情况,运用分布散击,持久抗敌,夜袭设伏,近战摧敌,力避攻坚,野战制胜等战略战术,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当黑旗军被纳入到清军的作战体系中之后,其通过改变战法,运用构筑和利用地营工事以巩固防御阵地,埋设地雷以杀伤进攻之敌的有生力量等战略战术思想,虽最终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其善于改变战法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遥感地雷——安装有声音遥感装置,设置在坦克通过的路旁。当坦克开近时,地雷听到声响,就射出一颗弹丸,把坦克击毁。定向地雷——其作用是专门杀伤敌步兵。使用时要事先调整好角度,使它对准预定的目标,当敌靠近时,将它引爆,几百枚小钢珠便射向敌人。蜘蛛诡雷——酷似蜘蛛,它的弹壳表面有八个  相似文献   

18.
基于爆破法扫雷爆破筒扫雷作用原理,设计了8.2 kg一次引爆型固态FAE扫雷装置。通过改变起爆位置和设置方式,多次野外近地面爆炸试验,采用反射压力传感器在装药正向与侧向离爆点不同位置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在正向测线压力传感器的对应位置设置某型防步兵地雷,得到爆炸场不同位置处的爆炸参数以及防步兵雷扫雷范围。结果表明:水平设置扫雷装药的扫雷范围明显大于垂直设置的装药,最佳炸高约为0.60 m;且其爆炸场正压区作用时间曲线呈“V”形,产物作用范围达63倍装药半径,与等当量的TNT的作用时间有明显的优势;本装置的扫雷范围约为目前扫雷爆破筒爆破扫雷范围的1.8~3.85倍,正向可靠扫雷范围可达其装药半径的77倍,侧向达69倍。由于该装药爆炸作用区域正压作用时间明显加长,因此有利于各种地雷的清除,是一种潜在高效的爆破法扫雷装药。  相似文献   

19.
当您吟诵王安石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可曾想到“爆竹”上的火药捻子(初期的导火索)就是今天广泛应用的引信雏形,它是依靠捻子的长短、粗细、燃速来掌控鞭炮爆炸时机的。然而,现代战争中的引信,则是指安装在导弹、炮弹、火箭弹、手榴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地雷等各种弹药上,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引信能够根据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预先设置或战场感应来掌握弹药爆炸“开关”,控制弹药爆炸效果,以摧毁目标或杀伤人员。  相似文献   

20.
氢弹与海水     
马志杰 《环球军事》2009,(21):55-55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进行了代号为“迈克”的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其装置以液态氘作热核装料。该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梯恩梯炸药,是投在日本广岛那颗20000吨级原子弹的500倍,其体积比载重汽车还大,全重大约65吨。那么,制造氢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又在哪里寻找呢?一时成为各国新闻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