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源出《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鬼谷子·谋篇》云:"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也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意思是要活捉某人,不能将其逼得太紧,而应先故意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暂且放松一步。中国还有一句  相似文献   

2.
趁火打劫     
梁守磊 《国防》2008,(7):80-81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目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日:"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日: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相似文献   

3.
釜底抽薪,源出<淮南子·本经训>:"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相似文献   

4.
浑水摸鱼     
浑水摸鱼,也作"混水摸鱼".原意是趁着水浑浊鱼儿看不见,伸手将鱼捉住.后来比喻乘混乱之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比如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余那些人,有的浑水摸鱼,乘机会弄个资格.他们没有品行,没有学识,在国家太平的时候,永远没有希望得到什么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孙子·用间>中,孙子将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反间,就是"因其敌间而用之",是一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计谋.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这样解释反间: "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使用反间计的方法,一是用重金收买敌方间谍,使之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让他将我方故意散布的虚假情报当成真情报,从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下面的例子,就是实施反间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6.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源出于<管子·形势篇>:"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入主,天下之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之后而成其威.故日: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兽之猛者也.  相似文献   

7.
张旭  仲辉 《国防》2009,(11)
金蝉,即夏天在树上叫的"知了".它在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但形体却保持不变.将其作为一种计名,由来已久.如<幽闺记>言:"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西游记>第二十回:"却说那行者、八戒,赶那虎下山坡,只见那虎跑倒了,塌伏在崖前.行者举棒,尽力一打,转震得手疼.  相似文献   

8.
偷梁换柱,源出于"换梁易柱"的传说.据说夏桀、商纣两人力大无穷,能够倒拉九牛,换梁易柱.后来,换梁易柱变成了偷梁换柱.如<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是可伶可叹."  相似文献   

9.
指桑骂槐,比喻明着骂张三而实际上是骂李四.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第六十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 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刺."  相似文献   

10.
精神长城,威震匈奴千里:勇将蒙恬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相似文献   

11.
以逸待劳     
毛元佑 《国防》2008,(6):75-76
以逸待劳的理论与实践,在古代的兵书和史书中,有着许多的阐述和记载.如<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相似文献   

12.
探求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的新途径张传苗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之所以始终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因为党注意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地赋予它新的生命。中国有句老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形势下制约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  相似文献   

13.
张超 《中国民兵》2014,(11):23-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中提到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则故事。西晋时广州石门有一泓泉水,名日“贪泉”,传说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贪得无厌。  相似文献   

14.
沈力 《军事史林》2004,(4):6-12
最近,看到署名鞠开的文章<粟裕授衔的真相>(载<纵横>2003年第5期,以下简称<真相>).此文"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在讨论到粟裕授衔问题时","按当时授衔的依据,毛泽东同大家的想法一样,是要给他授元帅衔的",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周恩来说:"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相似文献   

15.
近期<文学故事报>刊发的<黄伯(应为"百",下同)韬自杀前哀叹:我为什么那么傻>一文第2部分第3段首句云:"黄伯(百)韬是国民党军队中惟一一个非黄埔系而当上兵团司令的."这不实.为存史求真,免以讹传讹,愚谨据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郭卿友主编<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上册等相关史料略作澄清.  相似文献   

16.
武翊 《国防》2007,(10):75-76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咏石灰>的著名诗句,出自一位年仅17岁的青年之手.这位青年,就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  相似文献   

17.
群众出版社2008年1月版韩兢著<隐形将军>内(蒋桂斗法)一节(<作家文摘>同年5月20日6版转载)里提及,1946年10月,国民党新桂系部队之整编第46师调离海南岛,遂转上海市,旋在吴淞口登陆.而该系二号首领兼核心人物、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策划将此师护卫宁沪铁路,况偕本系其他部队"联合行动,在有利时机,对蒋逼宫."这纯属误说,时白尚无迫蒋下野的打算.  相似文献   

18.
李代桃僵,源出于<乐府诗集·鸡鸣篇>: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相似文献   

19.
<正>"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工作是不断的竞争。"这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也就是现在的《长安之歌》,在抗日战云初起的时候就在嘉陵江畔上空回荡,  相似文献   

20.
雷勇 《国防》2013,(9):30-30
毛泽东曾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主席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因素,提出了三个"必然要求"。"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这凸显了走好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静心感悟"群众"这个词语,联系到群众性极强的国防动员工作,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就是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尊重群众、团结群众、调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群众智慧开启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内动力,从而促进国防动员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