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擒故纵,源出<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鬼谷子·谋篇>云:"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也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  相似文献   

2.
“欲擒故纵”战法在武警部队作战行动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从认识“欲擒”与“故纵”的辩证关系入手 ,提出武警部队作战中运用“欲擒故纵”战法的必要性及运用这一战法需要把握的条件和时机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孙子·用间>中,孙子将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反间,就是"因其敌间而用之",是一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计谋.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这样解释反间: "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使用反间计的方法,一是用重金收买敌方间谍,使之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让他将我方故意散布的虚假情报当成真情报,从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下面的例子,就是实施反间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4.
《国防》2008,(7)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自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曰:"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作为一种计名,  相似文献   

5.
探求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的新途径张传苗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之所以始终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因为党注意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地赋予它新的生命。中国有句老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形势下制约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  相似文献   

6.
张超 《中国民兵》2014,(11):23-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中提到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则故事。西晋时广州石门有一泓泉水,名日“贪泉”,传说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贪得无厌。  相似文献   

7.
笑里藏刀     
梁守磊 《国防》2008,(12):71-72
笑里藏刀,源出于《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天可度》,描写李义府"笑中有刀潜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人才思想特别是其用人为将之道,对当前我军选拔任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诸葛亮戎马一生,吸收与引进了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在他大量的著作中,多篇都是谈用人为将之道的。如《将苑》50篇和《便宜十六策》,大部分是论述人才的识别、选拔、使用与管理的。其用人为将之道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别人才要透过现象看实质,并把政治品质放在第一位。在《将苑·知人性》一文中,诸葛亮指出:人才“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这就必须揭开蒙在外表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9.
《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禅宗道:"万法由心生。""我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尘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必欲去心垢,须弱无弦琴。"捧读北宋著名易学家邵雍的《洗心吟》,深以为然。据说,这是他在学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的妙法后所写出的诗。何谓洗心?荣毅仁《洗心泉记》中说,"洗心者,用心洗心中之污耳,非真可以泉水洗人心"。就是指人经常清理私心杂念,荡涤灵魂污垢,拒绝诱惑,洗心自责,洗心达善,洗心净行,做到"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当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宋浩 《兵团建设》2013,(19):8-9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健康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调研和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单位和少数同志,还存在着认识肤浅、不求其深,忙于治标、疏于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隔靴搔痒、不查病因等现象。有的重视程度不够,依然把教育实践活动当做"过场"来走,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要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不走过场,关键在于端正根本态度。  相似文献   

11.
雷勇 《国防》2013,(9):30-30
毛泽东曾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主席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因素,提出了三个"必然要求"。"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这凸显了走好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静心感悟"群众"这个词语,联系到群众性极强的国防动员工作,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就是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尊重群众、团结群众、调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群众智慧开启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内动力,从而促进国防动员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洋 《军事历史》2020,(3):77-83
"反间"常常被理解为我方间谍在敌方境内散布假情报或行离间之事,但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孙子对"反间"的定义。《孙子兵法》中"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一语的内涵,是使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因此,"反间"属于反情报的范畴。反情报同样具有进攻性,是威力极大的情报手段,其作用有获取情报、侦查敌间和实施情况欺骗等。《孙子兵法·用间篇》论述了"反间"运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历史之悠久、发行量之大、版本之多、争议解释之繁杂者,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易经》就被列为"群经之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必修的经典。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莱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习《论语》时曾读到这一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圣人都如此,我们凡人又能如何呢?在钦佩先人的同时,我不禁自问,这么多年来,自己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细想之下不禁汗颜,羞愧万分。少时,一直为学习不断努力着,但竟学无太成,仅有的也不过是不足挂齿的雕虫小技,但心中那总在幻想着自己将拥有如何"灿烂的人生",并为此不停地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  相似文献   

15.
"向左,前进,停,向右……""爸,我错了,我知道您一直都是为我好,我爱您!"第十六集团军某机步旅一场激烈紧张而又趣味十足的心理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如一朵朵迎春花儿,在这北方军营,幸福地绽放。《礼记·礼运》中这样讲:"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意思是开心、愤怒、哀伤、恐惧、喜爱、讨厌、渴望这些心理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官兵们往往是某一方面控制不好,而引发了心理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3,(19):43
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东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境之际,孤悬于东南一隅的东吴自然上下震恐、人情汹惧。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鲁肃独不言,等孙权起来去更衣,鲁肃追之于宇下,说了一段推心置腹的话,"如今我鲁肃可以迎曹,唯将军不可迎曹。因为鲁肃迎曹,犹不失下曹从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话音刚落,孙权就发出"此  相似文献   

17.
"王"是什么?"王"字的三横一竖指代的是什么?怎样才能为"王"呢?《说文解字》称:"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日:'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样解"王",明显打上了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烙印。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兵器篇》认为,"王"字象征无柄斧钺,其头刃部朝下,象征权力。"王字之本义斧也。"查汉语辞典,"王"字主要释义,一泛者首领,二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称谓,三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封爵,四指同类中最特殊或最大者。当然还包括姓氏,"王"姓在中国三大姓氏中仅居亚军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读《后汉书·耿恭列传》,不禁为之慨然流涕,扼腕长叹.先辈军人忠诚报国和威武不屈的精神和气节感人至深. 耿恭,东汉大将,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叔父耿弁为当世名将.《耿恭列传》载,耿恭"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他披坚执锐,虎踞边庭,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铁血传奇,被奉为大汉军魂.后世史学家评述道:"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19.
习主席指出:"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就是要把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作风建设成功经验、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及时固化为制度机制,切实以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20.
远交近攻     
魏喜坤 《国防》2010,(1):78-7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其作为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一言:“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