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声音     
正研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长七首飞圆满成功的贺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火箭首发成功、新发射场初战告捷,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新的长征"——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  相似文献   

2.
正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重大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集中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努力和成果,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4.
正"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大火箭肩负大使命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相似文献   

5.
正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航天科技集团完成了以22次宇航发射为代表的型号飞行试验任务,宇航发射次数首次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取得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成功首飞以及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等重大航天标志性成果,极大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1月8日14时54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了一次型号可靠性试车,进一步验证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能力,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执行空间站任务奠定基础。此次试车时间为500秒,与发动机在火箭上的飞行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6月25日20时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既是红军长征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2016年11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近三倍,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至此,我国由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基本配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全部首飞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国际上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率仅为50%。中国运载火箭首  相似文献   

10.
正"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运载能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长征五号火箭总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6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8吨级。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  相似文献   

1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出色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2.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  相似文献   

13.
国事要闻     
《中国军转民》2014,(2):4-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电贺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2013年12月15日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贺电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14.
圆梦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是全体炎黄子孙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上午9时整,中国长征-2F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五号飞船和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急速飞向太空。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于10月16日6时许顺利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0月16日清晨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去电话,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江泽民说,欣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首先,我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全体同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圈后,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乘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四于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情况。答: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所以是名牌火箭,就是可靠性高,发射的成功率很高,在世界上,不管是欧盟、日本、印度还是美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就由长征三号丙火箭来完成,这一次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第5次飞行。长征三号丙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的区别在于运载能力不一样,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基本上搭3吨以下的卫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同志乘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12-12
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