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炮火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数字化战场的特点,分析了地炮射击指挥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地炮射击指挥系统数字化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分析了国外地炮射击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信息接入网络问题是后勤装备信息化的突出问题之一,对装备进行嵌入式改造是实现军队后勤装备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用"信息贴片"的方式改造后勤装备的方法,并给出了一种"信息贴片"的软硬件设计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信息贴片"以"挂"、"贴"、"粘"等方式吸附于后勤装备上,将非数字化后勤装备模拟成数字化装备,提高后勤装备源头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了用"信息贴片"改造后勤装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坦克嵌入式车场射击训练炮长操纵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嵌入式射击模拟训练系统中,针对炮长操作过程对模拟训练的影响,建立了炮长操纵控制模型。炮长操纵控制模型包括炮长操纵模型和炮长射击决策模型。炮长操纵模型的建立是基于装备的物理模型和人的生理反应模型。炮长射击决策模型根据坦克射击教范要求,采用与/或正向演绎推理得到。在炮长操纵控制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射击反应时间模型,并与实际装备操作进行了比较,对建立的操纵控制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南平预备役某团官兵,着眼未来战争要地防空的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技练兵”活动。 今年4月以来,他们本着“宁可人才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才”的指导思想,围绕培养军事人才、了解掌握装备、提高科技素质、掌握射击原理、制定和完善各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部队后勤保障手段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部队后勤保障手段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后勤装备信息化改造升级、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环境、建立综合集成的后勤信息系统、注重后勤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后勤队伍的信息化素质等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空降兵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为背景,立足现有装备,充分考虑空降兵对武器装备的特殊要求,对适应空降兵小高炮的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及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介绍了空降兵数字化改造小高炮的射击指挥及模拟训练.空降兵小高炮的数字化改造,对其适应现代空降防空作战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战场将是数字化战场,要想应付未来的战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未来士兵必须具备“信息化、智能化、隐形化和多样化”等特点,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一种集多种传感器为一体的神奇信息系统一信息化士兵装备应运而生。这套系统能侦察战场的种种信息,能有效隐蔽自己,遇到危险时,能灵活处置。 未来士兵有多功能头盔、防护军服、智能化作战武器系统等“法宝”。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应遵循需求牵引、信息主导、综合集成、适用可靠的原则。当前,推进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应注重机械化信息化并举,复合发展;着眼装备整体建设,协调发展;利用社会力量优势,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炮王”(GUN-KING)火控系统是瑞士康特拉夫斯(CONTRAVES)公司研制的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单炮瞄具装置。该系统主要用于提高单门火炮的射击精度。射击诸元可通过激光测距机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进行修正。在交战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火炮作战。  相似文献   

10.
说明“菲斯”地炮射击指挥系统是英国马可尼公司于6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并作为现役装备的产品,据称七十年代已销售十个国家。“菲斯”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地面炮兵的通用射击指挥系统。主要装备在炮兵连指挥所,实现火炮诸元计算和传输的自动化,还可进行火炮测速和射验的计算、快速处理精密测地作业。该系统虽然研制于60年代,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已落后。然而在战术功能上以及其它技术的某些方面仍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将从硬件角度,分析和介绍一下“菲斯”系统,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各军事大国为了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纷纷提出了在作战空间取得“制信息权”、实施“联合作战”、“精确打击战”和“体系对抗”等一系列新的作战概念或需求。为此,各国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作战系统“综合集成”或“一体化”研究,以形成对武器装备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和实施时间表。推进装备体系“一体化”建设,业已成为各种类型军队向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而转型的关键之一。为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装备体系“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部队是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声音、图像等模拟信息进行数字编码,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凭借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纷纷瞄准21世纪的战争来发展自己的未来部队。美、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都已着手建设数字化部队或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试验。在这方面,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美军开始得最早,取得的经验也最多。依据其军队建设的“构想”,预计美军将在2010—2020年间全面实现数字化,此后还将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建成世界上第一支信息化军队。  相似文献   

13.
张玉田  王群 《国防》2004,(8):51-51
海岛作战环境具有地幅小,纵深浅;地形崎岖,植被稀疏;远离大陆,支援困难等特点。这些客观的不利因素给海岛部队装备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紧紧结合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对未来作战可能产生的影响去解决问题,尤其要全力推进海岛部队现有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两成两力”建设进程。(一)完善装备保障配套建设,夯实物质基础。首先,应集中力量搞好装备整治。充分发挥修理分队和地方厂家的作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旧装备进行嫁接改造,通过巡回修理、强制性保养等方法恢复和提高旧装备的技术及战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军需装备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提高保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体现军需装备信息化建设系统性;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改造,体现军需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性;调整研制重点,完善编配体制,体现军需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层科技干部,他积极追踪军事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成为科技创新的“长青树”和装备保障的“万金油”;作为装甲装备保障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专家,他自觉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注重积蓄打赢资源,德才双馨;面对新的任务新的使命,他勇闯信息化建设的“龙宫”……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4年,郭建新院长担任太原陆军预备役高炮旅副参谋长以来,他利用个人技术特长,单位先进设备,为部队装备改造,数字化合成训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水利部山西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先进单位”,个人被省军区评为“科技强军标兵”。  相似文献   

17.
当兵做"精兵",当干部就要做"精官",是他的座右铭,也是自身经历的诠释。当战士时,他精通连队某新型自行火炮的射击、通信、驾驶三大专业,是射击场上的"基准炮";当了干部后,他见缝插针学习高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装备,先后精通了14个兵种专业的装备操作使用技能和战法运用谋略,并提出高科技"子母课链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段梦飞  陈杰红 《国防》2012,(5):41-42
坚持以形成基于信息系统装备保障能力为主线.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武器装备是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必须立足实际,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加强理论研究探讨,找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利用现有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从该干能干的事做起,逐步建立信息化装备保障体系;注重在提升各级装管干部信息化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增强想信息化、谋信息化、抓信息化的意识和本领,借助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强劲势头,科学筹划和引领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和保障模式变革;坚持积极主动作为,从已列装的新型指挥系统和主战兵器人手,从仓库和修理所等保障机构建设入手,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嵌入、改造、链接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主战兵器作战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军民结合的优势,会同地方有关部门搞好装备动员准备,对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装备设备,平时搞好预征预储工作,战时通过实施快速动员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 ,敌对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残忍 ,所用工具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破坏性越来越大 ,武警部队装备建设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军事斗争形势。装备的研发要紧紧围绕部队中心任务 ,着眼长远发展 ,切实保障重点 ,力求系统配套 ,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未来城市防空作战信息化程度高、装备损耗大、保障任务重、战场环境恶劣等特点,目前,天津警备区紧紧围绕“保障打赢”这一目标,组织所属预备役部队、人武部装备干部进行以提高战时保障能力为中心的装备保障法训练。他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综合性,重点对装备保障、网络支援、抢救抢修等课目进行演练。坚持从难从严提高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难度,注重在复杂条件和艰苦环境中锤炼作风,磨炼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