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针对信息对抗领域出现的"网络空间"这一新名词,进行了词源考证。同时结合美军的网络空间作战构想,文章详尽解析了信息对抗领域中赛博空间及赛博空间作战的含义。分析了未来赛博空间作战的特点以及赛博空间电子战目标,对未来赛博空间战电子战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型作战空间建模是战争复杂系统仿真领域的一个大课题。由于新型作战空间是一个正不断发展着的新生事物,对其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针对新型作战空间,传统建模方法无法体现信息网络和体系对抗特征、无法描述信息域和认知域的作战机理、无法刻画其对体系作战能力的核心作用,迫切需要突破新的建模理论和方法。通过在网电空间、太空域和社会域等新型作战空间的建模仿真探索,提出新型作战空间建模仿真应该更多地关注网络化的空间环境建模、信息域实体与行为建模以及体系化的战争综合效果建模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赛博空间和赛博战概念进行解析,研究了赛博安全、赛博空间、赛博力量、赛博作战等领域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认为赛博优势和赛博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下一轮军事和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从国家赛博安全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赛博力量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应对赛博空间威胁与挑战的思考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空间力量信息支援能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空间力量的信息支援能力,对于搞好航天装备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论证以及作战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军事效益.对空间力量与空间信息支援作战、空间力量的作战任务、空间力量的信息支援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在对传统ADC方法进行合理改进的基础上,基于环境影响因子、各性能指标的权重以及各性能指标的评价函数,提出了一种全过程评估能力指标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了空间力量信息支援能力评估模型,为量化分析空间力量信息支援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军作战理论有些新变化。从中可以看到,美军将倚重海、空军作战以及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呈现空中化的趋势。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1999年初,美军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提出这一构想的原因,一是空间领域已成为美国经济、军事“重心”;二是航空航天力量是美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三是美面临日趋严重的太空威胁。新构想指出,联合航空航天力量是一支由各军种航空航天部队组成的作战力量,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可以达成作战目的。其中,航天部队负责向太空发射  相似文献   

6.
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作战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信息作战计划的制定、行动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指导,探讨了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作战(IO)之间的关系,以几种典型信息作战要素和信息作战空间的三个层次为对象,详细分析了信息安全保障与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军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司立福 《国防》2013,(2):4-8
当前,网电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全新战场和战略制高点,是与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国家安全新边疆。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指出网电空间安全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关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并明确将网电空间力量作为军队转型建设六种新型作战力量之一加快发展。为贯彻主题主线重要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赛博空间概念内涵提出了一个赛博空间概念框架,以此为基础运用OODA环理论从本质上分析赛博空间战特性,按照作用方式不同将赛博空间战作战行动分为四大类,重点阐述了赛博空间战中针对信息运行空间的有效信息、节点单元和网络链路的三类典型攻击性作战行动,总结了赛博空间战作战行动以电磁频谱为媒介、以网络结构为依托、以信息控制为目标、与传统动能作战相辅相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声平  杨庆冠 《国防》2005,(5):21-22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战场,使战争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非接触作战、信息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太空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交战双方力量优劣对比已从过去兵力、火力为主转变到制信息能力为主,争夺制信息权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焦点。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的信息人才脱颖而出,又为开展全民性信息作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充实国防后备力量动员的内容,改进国防后备力量动员的方法手段,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 、动 员 主 体 应 从 以 兵 员 物 资 为 主 转 到 以 信 息 技 术为主 上 来 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战场空间可划分为“地表(陆地、海洋)、垂直(航空、航天)、网电(电磁、网络)”等“三维六域”,多维战场空间优势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优势。为夺取空防对抗战场空间优势,空防对抗战场拓展到网电空间,夺取“制网电权”成为夺取“制空权”与“制天权”的前提;来自空袭方的网电攻击,是未来国家防空面临的又一严峻威胁,也是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应对的新课题。空袭与防空在网电空间的对抗,将对未来防空作战指导、作战样式以及作战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LI Chen 《国防科技》2018,39(1):059-063
近年来,由于编制的调整、技术的进步和最佳准则的出现,美军地理空间工程支援保障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章剖析美军地理空间工程的内涵、力量构成、支援陆军作战的主要能力和主要内容。研究表明,美军地理空间工程对陆军的作战支援是成体系的且高度融合,其先进的保障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军事革命的不断发展,地理空间情报成为信息化作战中提高指挥控制和作战支援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地理空间情报支援发展的大背景下,韩国作为我国的邻国,近年来其地理空间情报支援力量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容小觑。体制机制是各项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对韩军地理空间情报支援组织机构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结合我军现状,为我军未来地理空间情报支援组织机构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无疑,被人们赞誉为“海上骑士”的驱逐舰,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具备多种作战能力、舰型俊朗、排水量适中、造价能够承受等,越来越受到多国海军的青睐,也越来越占据着世界大洋的主要角色,成为了海军水面舰队中突击力量较强的舰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的战略空间,空间蕴涵着国家重大的战略利益,是国家21世纪赖以发展的命脉。维护空间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由于空间的特殊性,采用作战实验的手段,可以为空间安全态势提供虚拟构造、为空间安全威胁提供科学评估、为空间安全发展战略提供超前实践。我军开展国家空间安全实验应加强作战实验理论技术研究与环境条件建设,用大量实验成果支撑国家空间安全战略的制定与研究,并将国家空间安全实验纳入全军作战实验体系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透过近期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硝烟.不难看出,争夺战场的信息控制权,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双方较量的焦点,而围绕作战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而展开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海军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军种,信息技术对海军装备和作战的渗透决不亚于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16.
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产生着深远、巨大的影响。针对在赛博空间和赛博空间作战基本认识上存在的争议,探讨了赛博空间的复合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赛博空间作战的战略威慑性、体系对抗性等特点。以战争仿真建模为视角,在研究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突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博空间作战影响下战争仿真建模需关注战争复杂信息环境、大尺度战争体系、复杂自适应行为、战争体系脆弱性和赛博战争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一种残酷的对抗活动,这种对抗主要体现了交战双方在指挥领域内的较量.信息化条件下,指挥对抗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指挥对抗的聚集点由力量优势向信息优势转变、指挥对抗的关节点由毁其平台向瘫痪体系转变、指挥对抗的着力点由规模组合向效能融合转变、指挥对抗的立足点由三维空间向多维空间转变、指挥对抗的支撑点由智囊"群谋"向人机合谋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空间力量运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如何利用空间力量为战役战术行动提供信息支援越来越引起各航天大国的重视。针对美军提出的"作战响应空间"计划,认真梳理分析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从概念定义、后续支撑发展计划、计划内战术星作战能力以及作战响应运载器发展现状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美军作战响应空间计划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主要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对该计划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卫华  周建文  赵峰 《国防》2012,(3):20-22
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在陆、海、空、天、电和认知等全维领域同步展开,具有信息主导、实时联动、精确作战和体系破击等区别于以往协同性作战的鲜明特征。信息化条件下,必须确立动员与作战一体化的动员保障观念,对动员力量与作战力量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国防动员力量,不断提高战时动员保障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动员与作战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罗庆 《当代海军》2001,(4):37-38
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对海洋空间的争夺将会进一步向深海发展。深海作战,正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