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雷武器是一种布设在水中或水底,能构成长期威胁,以毁伤各类舰船和限制敌海上战斗行动的水中兵器。平时,它隐蔽、埋伏于水中,待目标经过时,或靠舰船物理场作用,或与舰船直接碰撞,或由人工采用有线遥控与无线遥控方式,诱发水雷爆炸以破坏舰船的水下部分和潜航中的潜艇,使之损坏或沉没。水雷武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几乎经历了每次海战,特别在大规模海战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鉴于它具有其它水中武器和导弹武器所没有的独特性能,迄今仍是各国海军装备的一种主要常规武器,而且许多国家目前都在加紧  相似文献   

2.
看不见的水雷威胁水雷是一种隐藏在水中的兵器,它是一支威力强大的水下伏兵,给舰船航行造成严重的威胁。一些西方武器专家甚至认为,水雷战正悄然改变未来海战格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雷早已今非昔比,是继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之后,海军第三大弹药类武器。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水雷不再是守株待兔式的点防御  相似文献   

3.
水雷与反水雷武器在对抗中互相促进发展,但反水雷武器一般相对滞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探一灭雷装置,即猎雷概念。它既不针对水雷引信,也不受定时、定次等抗扫装置的制约,使反水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被动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造的反水雷舰船大都是猎雷艇或猎一扫雷舰艇,  相似文献   

4.
张琦  崔鹏 《国防科技》2012,33(3):84-87
在遭遇水雷目标时,水面舰艇需按一定航线进行规避,如何制定规避航线、计算规避区域,对舰船航渡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计算水雷危险圆半径,结合舰船机动性能特点,提出了规避线路和规避区域的解算方法,并根据舰船实际旋回曲线,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完善了解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遭遇水雷目标时,水面舰艇需按一定航线进行规避,如何制定规避航线、计算规避区域的安全通过概率,对舰船航渡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根据猎雷具声纳探测区域的分布特点,通过计算不同规避航线的规避区域面积,解算出舰船规避单枚水雷目标的安全概率,为建立反水雷雷区穿越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舰船水压场的计算是为设计水雷水压引信、设计水压扫雷具以及研究舰船对水压水雷的防护提供物理场的依据。有关运动舰船水压场的计算,除经验公式以外,还有一些近似的理论公式。这些近似的理论公式都是把运动舰船对水质点的扰动看成为是集中在水面上舰船首尾线处的一组线源汇引起的扰动,而实际上,这种扰动是由整个船体湿表面所引起的,因此,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水压场值必然偏低,特别是在浅水区,例如水深为2~3倍舰船吃水深度时,按此法计算就会带来过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嘉林 《宁夏科技》2001,(9):46-47
对于舰船而言,最险恶的武器莫过于水雷。令人生畏地默候于黑暗的海底不动,只是一味地等待从其上面通过的舰船。水雷一旦起爆,很有可能将巨舰击沉。如果是因相互对阵而被击沉,还可以忍受,可是无端成了这样阴险武器的牺牲品就难以忍受了。由于水雷连敌我双方都分不清,所以把这种兵器叫做海底恶魔是最恰如其分的了。各国都对各自拥有的水雷功能作为最高机密而保护着。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整个亚洲布下了几十万颗水雷。这对曾被包围和追赶、濒于死亡边缘的日本兵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可忘记的兵器。  相似文献   

8.
水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海军作战武器,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水雷武器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特别好,而且威力很大。水雷武器能够封锁港口、码头、航道,阻塞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能够用于对抗入侵的潜艇和大中小型舰船。然而,对付水雷的手段也很多,如用扫/猎雷舰艇、直升机、气垫船进行扫雷,用水下遥控灭雷具进行排雷……虽然这些方法都是对付水雷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们都是在发现或确定水雷的  相似文献   

9.
水雷     
水雷,顾名思义,就是水中的雷.它是各国海军必备的兵器之一.不但能用于防御战斗.而且还能用于进攻战斗。水雷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的起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舰船没有直接碰到它.也可以爆炸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扫雷方法在清除智能化水雷引信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利用主动干扰信号反水雷的思路,通过分析智能引信的工作机理及在干扰背景下对目标信号的检测能力,建立了基于奈曼-皮尔逊准则的主动干扰反水雷模型.针对水雷磁引信,选择电极式电磁扫雷具为干扰源,以中型舰船为保护对象,通过计算三者的相互位置与信噪比的关系,以及水雷检测出...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2004,(11):85-85
Aantirecoverydevice——()Innavalminewarfare,allydeviceinaminedesignedtoPreventanenemydis-coveringdetailsoftheworkingoftheminemechanism.防回收设备在海军所进行的水雷战中,水雷上的一种装置,用来防止敌人发现这种水雷详细的工作原理。antisubmarineaction——Anoperationbyoneormoreantisubmarine——capableships,submarines,oraircraft(oracombinationthereof)againstaParticularenemysubmarine.一种或多种反潜力量所实施的军事行动,由舰船,潜艇,或作战飞机或其组合打击特定敌人的潜艇。反潜行动antisubmarineairdistantsup-p…  相似文献   

12.
水雷障碍是抗登陆作战的一个重要防御障碍,通常由抗登陆水雷障碍与岸上抗登陆防御火力相结合构成抗登陆防御体系。是防御方实施整体抗登陆防御的主要依托。因此,登陆作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实施舰船水平登陆地段的沿岸海区的水雷障碍进行清除,以确保登陆兵力上陆作战时不受水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自明朝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水雷“水底雷”、美国独立战争中“小桶”装药漂雷以击沉击伤20余艘英国舰船的战绩步入现代海战以来,水雷成了世界海战中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概率推断网的水雷战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水雷作战决策的需要,运用贝叶斯推理、模糊逻辑以及可信度不确定推理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概率推断网的水雷战专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得出两种结论:一是利用计算概率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二是利用计算可信因子方法得出的结论,两种结论呈现定量和定性的互补关系.可较好地为反水雷作战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以减少舰船遭毁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地震波传感器的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距离的强振源和近距离的弱振源在接收器中可能会引起相同的信号强度,从而使以检测能级阈值为主的目标区域判别方式造成误判,达不到良好的毁伤效果。利用单个三轴地震波传感器接收舰船航行时产生的水中和海底声信号对目标进行被动探测定位,与舰船产生的信号强度无关,与距离也无关,经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舰船的运动参数及从水雷上方通过的时间,从而确定水雷的最佳打击位置。  相似文献   

16.
咨询园地     
读者肖磊问有的水雷在海底,为什么能将水面舰船炸沉?布设在海底及海底附近的水雷一般有沉底水雷、火箭上浮水雷和自导水雷等几类。沉底雷布放后停留在海底。当其打击水面舰艇时,其布设区域一般在60米以下的浅水区。当打击潜艇时,其布深一般在100~200米。沉底雷的雷体中装置着炸药、引信和其它仪器仪表。水雷探测到水面目标信息并进行分析、识别,确认是敌舰后,当目标到达水雷动作区域,沉底雷的非触发引信动作引爆水雷,击伤击沉水面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国防》2002,(11):58-59
水雷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中叶的中国。当时,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着实让入侵的倭寇尝到了苦头。1777年12月,美国人D·布会内尔用小桶制成漂雷攻击大英舰队,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小桶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布设的31万枚水雷炸沉舰船近千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布设的水雷多达80万枚,毁伤舰船2700艘。特别是1945年,美国为了尽快结束对日作战,出动飞机1400多架次,共布设1.2万多枚沉底  相似文献   

18.
德国 FG 1沉底雷FG 1感应式沉底雷设计用于打击水面舰船和潜艇,可由水面舰船和潜艇布放。该水雷雷壳为圆柱形,主要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水雷雷体由2段组成,其之间用卡环连接。第1段(较小)为控制段,装有发火装置、保险装置及其附件;第2段为装药段。FG 1水雷装有近炸引信,并可通过  相似文献   

19.
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海上作战兵器,直到现在仍是破坏舰船、威胁航道、难以扫除的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武器。把水雷布置在狭窄航道,可阻挡舰队的航行;把水雷布置在近海,可防止敌舰靠近陆地登陆和支援登陆作战。瑞典是个沿海国家,海岸线长7624千米,其中大部分海岸滨临内陆海。要想到达瑞典西南部临海国土,必须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要想到达瑞典南部及东部沿波罗的海的陆地,  相似文献   

20.
水雷是一种布设于水中,用于毁伤舰船或限制其行动的水中兵器。它造价低廉,爆炸威力大,而且难以排除被称为“穷国的武器”。所以,自它一诞生,人们就全力研制反水雷兵器,由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三国联合研制的“三伙伴”级(又称“波江座”级)猎雷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