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实施寓军于民的战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国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对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理解和把握的程度 ,直接关系着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科学认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系 ,明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高效发展的模式 ,正确处理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肖志民 《国防》2001,(8):4-5
要保证国家安全必须建设现代化的国防,而国防现代化要求必须有现代化的人防。国防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今高技术战争中,国防现代化不仅包括军队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等,而且包括国防相关系统的现代化,其中现代化的人防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强国先强军,新时代对于国家军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展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得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坚强后盾,对其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路子,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江维 《国防》2010,(10):63-65
胡锦涛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胡主席还反复强调,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交通战备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完成保障任务。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充分依托快速发展的国家交通体系,积极在国家交通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努力构建军民一体的现代交通战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防动员系统,要提高完  相似文献   

8.
苑世军 《国防》2006,(9):18-21
科学发展观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是规范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大政方针。城市化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走向,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着眼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优势,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特指大中城市,下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城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一、加强城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按…  相似文献   

9.
张春贤 《国防》2008,(3):4-7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围绕富国强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十七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包括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0.
张肖南 《国防》2007,(6):12-1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科学筹划、科学组织、科学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进入 2 1世纪的新形势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这是我国军事建设上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 ,我们要牢固确立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 ,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中心 ,着眼于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两个基本点 ,紧紧围绕“三化”建设总目标和“三个面向”继续深化改革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全民国防 ,为在我国未来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实行和打赢人民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并强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在今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主席再次强调指出,要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是瓤世纪新阶段国防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国与强兵相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基本途径,是国防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新时期武器装备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武器装备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我国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现有国力的基础上要加速改进军队的武器装备;发展武器装备要统一规划,坚持科研的先导地位,立足自力更生,注重适当引进;武器装备的生产要坚持质量第一。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周恩来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在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中,他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孟富林 《国防》2001,(10):12-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还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这一重要发展,更加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军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重要指示,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要求.这对于加强国防建设,早日实现国防现代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匡迪 《国防》2001,(10):10-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防动员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因此,我  相似文献   

17.
<正>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  相似文献   

18.
夏国富 《国防》2006,(7):6-8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狠抓落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坚持全面发展的思想,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整体推进科学发展观把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注重事物各个环节的完整性和辩证统一性。国防动员建设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结构复杂、层次众多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全面系统的观…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出的一条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兼顾国防与民用工业生产的高效益的正确途径;是对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成功经验的新提升,是新世纪新阶段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侯维敏 《国防》2006,(11):16-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动员工作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动员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更好地解决动员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动员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国防动员建设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按照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的原则,更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