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各种防空C3I系统中防空指挥所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建立统一通用的防空指挥所模型和仿真系统,给出了一种通用防空指挥所的建模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通用防空指挥所仿真系统.基于各类防空指挥所的共同特点,构建了包括定时模块、模拟空情生成控件、空情处理控件、指挥控制控件、辅助决策控件、记录与复演控件、通信控制控件以及文电处理控件等一体化的防空指挥所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通用防空指挥所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模拟实际作战指挥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美军认为,当国家遭受恐怖袭击、核打击或对外宣战的情况下,军队必须拥有若干防护能力强、运转高效的高层指挥所以保障总统和其他军政领导人对国家和军队实施有效的战略指挥。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美军已建成一整套体系完备的国家与武装力量指挥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指挥所(包括备用指挥所),主要用于保障对武装力量的平时指挥及危机爆发后的战时指挥;另一部分是移动指挥所(包括空中与地面移动指挥所),在固定指挥所系统瘫痪后用于保障对武装力量的有效指挥。  相似文献   

3.
未来指挥所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国外尤其是美军在未来指挥所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指出未来指挥所将是未来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介绍未来指挥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体系结构,引入并分析了未来指挥所系统将要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最后详细论证了未来指挥所系统的军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空中指挥所是设置在飞机上的指挥所,主要用于在战斗行动过程中从空中指挥军队。空中指挥所也可以作为辅助指挥所或预备指挥所使用,以保障军队指挥的不问断性。有的空中指挥所可以按照指挥员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指挥所中采用的交互技术基本停留在图形交互界面阶段,缺少交互的自然性、高效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处理,降低了指挥决策的效率,制约了指挥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分析国内外在未来指挥所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指挥空间"这一概念,然后从指挥空间领域本体着手建立指挥空间概念模型,对人与指挥所设备通过"对话"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一场演练,作战单元多、要素全、课题新、电磁干扰条件复杂、环境设置逼真。然而,演练是如何指挥,一条条数据是如何快速融合,一道道行动指令又是怎样有序下达?笔者来到指挥所,走进导演部,透过刀光剑影,目睹"中军帐"各司其职、剑指苍穹,在此解密他们的系统建设、指挥手段、对抗模式等情况。信息化处——通信"传令兵"通关口令:让枢纽神经畅通演兵场现场:指挥所作战大厅里,荧屏闪烁,信息奔流。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类战场信息、数据、图像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字瀑布"。情报采集、信息处理、实  相似文献   

7.
未来指挥所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的一项旨在提高指挥控制效率、缩减系统规模、减少参谋人数的科研计划。在参考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技术特点,以指挥控制"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中各环节的改进为出发点,分析了循环中各要素的工作内容、改进目标和技术研究重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指挥所技术架构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战指挥自动化是指在作战指挥系统中,广泛使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工具体系,实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自动化与指挥员决策方法科学化相结合,对部队实施指挥、领导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作战指挥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指挥方式相比,它具有智能性、人机工程性、功能飞跃性等新的特点,对作战指挥系统中各级指挥机构的构建产生深刻的影响,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力求使各级指挥所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实现系统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雷达对抗群指挥所是指挥自动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的每个环节,无疑要受指挥自动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客观要求,运用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编队作战指挥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CAS理论的海上编队作战指挥优化控制结构模型,并给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编队指挥所的作战指挥决策流程,从而为有效构建信息化编队作战指挥体系、提高作战指挥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实兵对抗训练组织难、消耗大,同时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迅猛,仿真能力和仿真逼真程度越来越高,作战指挥模拟化对抗训练逐步成为指挥所指挥对抗训练最为重要的一种组训形式。对合成作战指挥战术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的功能、组成、实现方法、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系统研制的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空导弹作战单元指挥控制系统初始化数据模型是围绕防空作战各阶段的战术行动数据需求而建立的,是自动化指挥系统初始化软件设计的依据,也是指挥机关和指挥所作战指挥必须遵守的条令.针对作战单元指挥控制系统初始化中的掩护对象信息、射击指挥区、主要责任扇区、作战空域、指挥控制方式、作战准则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指挥控制系统研制和作战使用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指挥自动化系统仿真对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和人才的培训具有较高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于增强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重用性和互操作性的考虑,提出了基于HLA构建海军指挥自动化训练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其次,详细介绍了联邦的组成、指挥所建模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网络信息流程;最后,阐述了联邦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模工具,以及整个TSCCS的联邦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的指挥所建设、指挥行为和指挥艺术的转变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挥所已经具备各种新型交互设备和交互手段,但相互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在统一的框架下协调使用,导致大量设备和技术被搁置,难以真正融入指挥控制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面向指挥所的多通道交互框架。该框架详细描述了指挥空间多通道交互的软件体系结构,阐述了其中的各个模型(指挥空间概念模型、层次模型、过程模型、组成模型、整合模型)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对该框架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事件     
《环球军事》2010,(4):4-4
日美举行联合指挥演习 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1月22日举行大规模联合指挥演习,以加强双方情报共享和应对紧急事态的能力。日本国内各地的驻日美军指挥所、自卫队指挥所及位于东京的防卫省参与了演习,双方使用分布日本全国的军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虚拟作战。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未来战场的作战需求,实现实时大容量信息传输,提高作战指挥效率,法军从1995年开始开发SIR战术C~3I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数据链路在团级指挥所之间以及指挥所与各作战单元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将收集到的信息上报旅级或师级指挥机构,以及传达到下级单元。该系统可以安装在轻型轮式车和直升飞机等运载工具上,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不仅能实现与其他指挥所之间的互操作,同时也能与各类武器系统或情报信息系统实现互操作,具有  相似文献   

16.
国防动员的指挥控制中大量的信息数据(如部队需求、地方资源)和错综复杂的多方关系,使得指挥员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决策信息和作出快速准确地指挥协调。为此,着眼未来指挥所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可视化交互的国动指挥所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国动指挥任务的关键路径,提取重要的决策信息,利用可视化交互技术,实现对国动任务的信息化指挥控制。以某部演习的国防动员指挥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应对高寒山地边境作战中指挥所面临的生存威胁,以提高战役、战术指挥所的生存概率,确保战时不间断地组织指挥作战行动,是战区当前深入开展保障战法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提高指挥所战场生存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防空兵群指挥所配置是兵力部署的重要内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指挥所的指挥效能和野战生存能力。多年来,指挥所的配置多是根据防空兵战斗的相关战术原则,由作战参谋提出数个配置方案,然后由指挥员做出决策。这种仅凭主观决策的做法与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不相适应。结合模糊多指标评判方法与优化理论,从发挥指挥效能与提高生存能力两个方面出发,对防空群指挥所的配置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配置方案优化的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指挥所配置完全依赖主观判断的做法。最后应用模型分析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9.
在防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论证和初步方案阶段,急需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以对其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进一步增强论证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本文就防空群指挥所的指挥决策过程进行了建模,并通过示例给出了系统的稳态概率、流通率、瓶颈点和平均时延等性能指标的分析方法,供装备论证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布拉斯加州奥福特空军基地讯——此地战略空军司令部地下指挥所的指挥控制系统上用的显示和数据,是由包含四条计算机作业流水线的组合体产生的。它同时也解决战略空军司令部同两个主要指挥网路的接口问题。四条使用哈尼威尔6080计算机的第三代作业流水线可以起下述作用: (1)系统1 A:这条作业流水线及其外部设备产生目视显示和打印的数据,以供指挥所以接近实时的方式运用。数据可通12台黑泽坦4000型终端设备(8台在指挥所),以及14台用于询问的标准型哈尼威尔阴极射线管设备来获得。 (2)系统1 B:这条作业流水线是1 A的备份。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在不超过2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