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用航空器对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的作战分别称为航空反舰战和航空反潜战。航空反潜战是利用携带反潜探测设备和反潜武器的军用航空器 (即反潜飞机),对水下潜艇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并对其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与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反潜作战相比,反潜飞机实施航空反潜的主要优点是:反潜飞机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灵活;反潜作战覆盖海域宽广、搜潜和反潜效率高;不易被水下潜艇发现和攻击,可对其实施快速击顶攻击。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战是采用综合运用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武器系统,各种平台上的武器也是根据总体要求配备的。本文介绍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3个反潜武器系统,以及用于反潜的探测武器和攻击武器。  相似文献   

3.
潜艇知识问答(反潜作战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反潜兵力、兵器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反潜兵力主要有:反潜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和岸基反潜兵力;除去各反潜兵力配备的反潜武器外,现代化反潜兵器主要还有:卫星搜潜系统、水下无人潜航器和海底水听阵搜潜系统等。2、卫星是如何对潜艇进行探测的?答:卫星反潜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反潜武器之一,其搜潜特点是搜潜海域广、信息处理实时。卫星搜潜主要通过照相、摄像、电子扫描、探测、无线频谱分析等手段来对潜艇进行探  相似文献   

4.
所谓反潜作战平台是指可携载反潜探测器材和反潜武器,遂行反潜作战任务的装备。目前主要有反潜水面舰艇,反潜航空兵和反潜潜艇。水面舰艇是最早用于反潜的兵力;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成为反潜战的重要兵力,当时仅有固定翼飞机,战后又出现了反潜直升机;潜艇在反潜战中担负着  相似文献   

5.
当潜艇执行任务时,有可能与敌人编队、水面反潜兵力,海上反潜巡逻机、岸基或舰基反潜直升机遭遇。上述这些兵力都配备了高性能的侦察和探测设备及相应的反潜武器。作战编队为了防御潜艇的攻击,通常都携带与编队探测能力相适应的远程反潜鱼雷。然而,对潜艇威胁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反潜战如果仅从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其过程就是探测、识别、定位、攻击,即最终要落实到对潜艇的攻击上。要攻击就要有武器。由于潜艇是在水下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活动,使得并非所有的武器都可以用来攻击潜艇。目前能够用来攻击水下潜艇的武器主要有4种,即深水炸弹、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和反潜水雷。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载反潜武器优先级选择问题,利用多目标权重分析法,通过构建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建立多目标权重分析模型,确定指标矩阵和相对优越度矩阵,对反潜武器优先级选择方案进行评定,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的反潜武器选择方案综合体现了反潜武器作战能力和指挥员作战决策意图。  相似文献   

8.
德国 SUT 线导反舰/反潜鱼雷SUT 线导鱼雷是德国在1975年为出口而研制的反舰/反潜两用鱼雷,集“海蛇”、“海豹”和 SST4鱼雷之部件,可从水面舰、潜艇、固定或活动岸防设施中发射。SUT 鱼雷装有声自导头,在主/被动工作时探测距离远。线导终止后,SUT 鱼雷可作为高度智能自导鱼雷作战使用。SUT 鱼  相似文献   

9.
“宙斯盾”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二十世纪80年代研制的舰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把舰艇的对空、对海和反潜作战在探测、跟踪、指挥和武器功能上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快速反应的自动化系统。其探双IJ距离达400多公里,可同时跟踪IO0多个目标并能迅速进行目标判别和调动武器实时攻击,具有反应时间短、防空火力强、抗干扰效能好和全空域作战等特点。“宙斯盾”作战系统包括AN/SPY相挂阵雷达,MK41垂直发射装置,MK99火控分系统,MKI作战指挥与决策分系统,UYK-43/44计算机,AN/SLQ-32(V)电子对抗系统。系统的主要功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取代老式航空深弹,白头公司为意大利海军研制了 MS500航空深弹。该方案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新费效比的反潜武器,供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或反潜直升机投放,该型深弹在攻击下列情况下的潜艇目标时可以代替轻型鱼雷:潜望深度或靠近海平面的不动的潜艇;贴近海底的“隐形”潜艇。通过大量的作战分析及对造价优选,该型自导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当代海军》2007,(12):25-27
开场白: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后不久,一些国家海军军事专家立即着手研究使用飞机来对付潜艇。1914年一战刚爆发,飞机便被尝试用于搜寻与打击潜艇。不过,由于当时飞机的探测设备性能非常有限,而攻击潜艇又缺乏有效的武器,所以整个战争期间只有10艘潜艇被飞机击沉,仅占潜艇损失数量的3.4%。二战期间,飞机单独或与水面舰艇协同击沉潜艇的数量超过潜艇损失总数的41%,航空反潜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战后,随着反潜飞机和直升机及其机上携带反潜探测装备和反潜武器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各国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反潜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得海上潜艇的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与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航空反潜的特点、作用与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各国海军为啥格外青睐航空反潜等问题,本栏目主持人李杰就此与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刘主任和研究生小李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2.
潜艇新克星     
80年代中期的一天,4艘号称当代潜艇之王的美国海军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三叉戟”级导弹核潜艇和两艘用于试验的中型反潜战舰,开始了一场有史以来无与伦比的反潜演练。昔日的反潜演练,在数量上一般均是水面舰艇处于相当大的优势,而潜艇的数量则相当少。这次一反常态,为何? 原来,这两艘反潜战舰装备了有异于深水炸弹等新型反潜武器。这种新的反潜武器就是次声武器。  相似文献   

13.
谢立 《现代舰船》2012,(6):18-21
反潜作战是确保海上交通线安全乃至力量投送的先决条件。陆基固定翼反潜飞机的出现,再次清晰地表明,中国海军正在走向远洋。反潜机如何反潜?茫茫大海上,要找到一艘潜入海中的潜艇是非常困难的。对潜艇的打击程序可细分为探测一识别一精确定位-发起进攻。所谓探测是指将可能的目标定位在某个区域内,然后对其进行识别,也就是确定发现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4.
导弹武器既是战略威慑的主要力量,又是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毁伤手段。因此,导弹武器的低成本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导弹武器低成本化的含义,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在本文中,导弹武器的低成本化是指降低导弹武器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保障等费用。美国在近年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大量消耗包括导弹在内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因此对实现导弹武器的低成本化尤为重视,在战略、管理和实施三个层面积极探索降低导弹武器成本的途径和措施,研究、应用能够降低导弹武器成本的新技术、新概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反潜巡逻机的作战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海上反潜如同“大海捞针”。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道出了反潜的艰难与复杂。实战和训练证明,反潜巡逻机是各种反潜兵器中的佼佼者。它的反潜作战主要包括搜索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攻击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张明 《军事文摘》2011,(10):16-19
早期反潜力量建设中国海军建立初期实行近岸防御战略,037型猎潜艇长期是海军水面反潜体系的骨干和主体,其主要搜潜设备是1部仿制苏联设备的小型中频艇艏声呐,探测距离在3公里左右,主要反潜武器是62式反潜火箭及其改进型,加上自持能力有限,只能担负近岸反潜任务.为了弥补性能不足,我军猎潜艇一般在海岸水声系统和水雷障碍的配合下建...  相似文献   

17.
潜艇素以“隐蔽歼敌”著称,加之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展,从而对航空母舰战斗群形成巨大威胁。为了防备暗箭伤人,航空母舰编队的反潜防御是按照远、中、近三个反潜警戒区来划分兵力的,以使敌潜艇对目标进行攻击时必须突破航空兵、反潜潜艇、水面舰艇的纵深梯次防御,并力争在潜射武器攻击距离之外发现并摧毁敌方潜艇。目前,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航行序列下的正常反潜防范范围约为200千米,可分为三道反潜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8.
现代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自动控制深度和方向,并自动探测和跟踪目标,以水中爆炸毁伤水域目标的海战兵器。它不仅是最有效的反潜武器,也是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后,海上战争由美、苏两大阵营的远洋作战变为以地区为主的近海作战,重型鱼雷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滨海水域的潜艇和浅水区的水面舰艇,而轻型鱼雷的作战目标则主要是潜艇。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鱼雷作战性能的发展走向大体上可归纳为:快、远、准、狠、深、隐和适应浅水作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反潜反鱼雷火控设备攻击水下来袭目标的作战特点,将电子海图技术应用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背景的反潜反鱼雷作战态势显示以及辅助指挥决策、快速目标定位、快速目标指示等关键技术,用输入设备提取电子海图信息实现了快速目标定位及快速目标指示功能。研究表明:借助电子海图技术的应用可为反潜武器火控设备有效攻击目标起到积极地作用,对于提升反潜反鱼雷火控设备的作战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是新型的远程反潜武器。“米拉斯”、“超依卡拉”、“海长矛”代表了下一代助飞鱼雷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当今先进的火箭助飞鱼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看到未来反潜武器的火箭助飞鱼雷将朝着增程、巡航与弹道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为解决三弹共架共库的问题,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最终是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