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标系统是一个能够产生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分析目标系统,发现目标系统的内部联系,对于作战指挥决策、实施目标选择与打击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基于价值的目标选择与打击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对目标选择与打击的影响。根据目标系统的网络特征,运用映射思想,提出一种映射结构,把目标和目标系统映射到虚目标及其组成的系统,由虚目标价值求取目标系统价值和目标对系统的价值,解决了目标价值难以计算以及动态变化后计算不够准确的问题,为目标选择与打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以某军事通信目标系统为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映射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目标识别融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标识别中传感器正确识别概率、目标识别先验概率等参数难以求取问题,提出将目标识别集合划分为子集,证明了目标相对于目标识别子集的潜在概率分布与目标隶属于目标识别子集的置信度对应关系,在选取目标识别置信度距离测度基础上,建立了目标识别置信度的最优融合模型,实现了多传感器目标识别决策级融合.  相似文献   

3.
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战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目标主要考虑目标的战场价值,目标价值决定于目标属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量化目标属性,并最终得出目标价值大小。由此,从理论上分析了目标战场价值的模糊综合评判过程,建立了单目标战场价值评判指标体系,提出了目标实际战场价值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了目标战场价值的量值,为指挥员目标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外传感器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红外传感器目标跟踪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包括航迹起始、已知目标强度分布模型时的红外目标跟踪 ,对目标质心伪测量的红外目标跟踪 ,基于质心及质心偏移测量的红外目标跟踪 ,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机动检测、利用图像分割和目标特征的红外目标跟踪 ,图像相关算法和 Kalman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 ,简化充分统计量的红外目标跟踪 ,修正球坐标系 (MSC)的红外目标跟踪、利用主客观知识的红外跟踪 ,红外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检测与跟踪以及红外传感器检测 -跟踪的联合优化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达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成为目标探测与识别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介绍了一种基于调制谱的空中目标识别方法,根据空中目标回波、综合时域的幅度信息、时域的相位信息和频域的微多普勒信息,将空中目标分为直升机类目标、螺旋桨类飞机目标和涡扇类飞机目标,利用实测数据对结论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对这些目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在对联合作战目标协同研究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任务部队与多作战目标的协同目标分配模型,其融合了目标综合价值、目标打击有效性、目标威胁适配度、目标类型匹配、目标距离匹配等因素。通过对各因素量化并将协同目标分配模型转换为指派问题进行求解,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使用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目标时,除了受目标方位误差的影响外,还应该综合考虑目标的运动态势(速度、舷角)以及目标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线导加声自导鱼雷控制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不同目标舷角、不同目标速度及不同射距条件下鱼雷捕获目标概率,根据仿真数据对目标舷角、目标速度及射距对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使用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目标可以离散化为多个点目标。根据各点目标之间的距离关系,这些点目标又可划分为疏散目标群和密集目标群两类。本文所论述的是,应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战略核导弹射击疏散目标群和应用单纯形替换法求解战略核导弹射击密集目标群的最优火力点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详细推导单目标和群目标条件下单脉冲比的统计特性,根据其本质差异提出基于单脉冲比的群目标检测算法,在双目标条件下通过仿真分析了群目标检测性能与信噪比、目标角度间隔以及复幅度比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当小目标伴随大目标时不容易被检测出来;两个幅度相当的目标,相位差别越大越有利于群目标检测。群目标检测可以有效剔除"野值",为分辨与测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靶场多目标图像的目标自动检测,利用多目标形状的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形状熵差的目标检测新方法。提出了形状熵差的概念,将目标形状模型引入局部熵计算中,由局部内熵与局部外熵之差的极值点确定目标位置。基于此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目标自动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相比较于常见的一些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环境光照变化适应能力,可以应用于靶场多目标图像的目标检测,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目标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联合火力打击目标毁伤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标的打击程度不同,带来了参战兵力兵器,以及兵力的使用的不同,因此,对目标的毁伤指标评估一直是指挥员和作战计划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目标及目标毁伤指标的概念,并对突击目标进行分类,提出了突击单个目标、面状目标、作战集团等目标的毁伤标准(如对单个目标的毁伤标准为摧毁、严重毁伤、中度毁伤和轻度毁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基于改进Johnson判则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检测概率模型。模型针对机动目标位置变化、运动速度与方向随机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目标转移概率密度函数,用以评估卫星搜寻到目标的概率,将原适用于静态目标检测概率计算的Johnson判则,用于机动目标。通过Matlab/STK联合仿真,验证卫星对机动目标的覆盖情况和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性能。模型以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来描述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可以作为规划机动目标行动方案的依据,有助于机动目标规避侦察。  相似文献   

13.
攻击机对地面目标目视搜索效能是作战效能评估的基础,建立攻击机对地面目标目视搜索效能数学模型,并分析搜索方法对目标发现概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目标搜索条件下目标搜索方法的优选,以提高目标发现概率,进而提高攻击机的作战效能.同时,为作战人员根据不同目标搜索条件,选取较优的目标搜索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目标选择方法主要采用"先入为主"和"录取对比"方法。从影响目标选择的误差因素出发,对这两种目标选择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且由于受自控终点散布误差和目标机动误差的影响,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不适应超视距应用。蒙特卡罗仿真表明,预定目标上释放冲淡干扰时,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已基本不具备预定目标选择能力,超视距情况下正确选择预定目标的概率低于0.2。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发展,舰炮武器系统的精度水平越来越高.在真实目标环境下一些影响系统精度评估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将具有相当外形尺度的目标作为点目标考虑势必带来系统精度评估的误差.针对大尺度目标,在目标坐标系下建立了目标外形尺度模型.利用目标坐标系和瞄准线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得到目标外形尺度在瞄准线法面上的描述,据此提出了一种大目标瞄准精度评估修正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个目标相互紧邻时,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难以正确估计当前目标个数以及目标状态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算法。根据每一时刻更新后所有目标的权值构造权值矩阵,通过权值矩阵中目标权值的分布来检测当前目标权值是否存在更新错误。基于新的目标权值再分配策略,对权值矩阵中每个目标可能不正确的权值进行调整,使得每个目标能够获得合理的权值。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地估计紧邻目标数目以及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检测概率下多目标跟踪时,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难以正确估计当前目标个数以及目标状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帧融合的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算法。根据不同时刻目标权值构造目标多帧权值记录集及目标状态抽取标志。当某些时刻目标被漏检时,依据目标状态抽取标志,并结合目标多帧权值记录集中权值信息估计丢失目标的状态。仿真实验表明,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低检测概率下现有相关算法的目标状态和数目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熵与TOPSIS法的城市防空掩护目标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信息熵与TOPSIS法的城市防空掩护目标排序优选方法,通过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值,得到信息熵权重;利用TOPSIS法确定正、负理想目标,计算各目标到理想目标的距离,进而得到各目标与理想目标的相对贴近度,据此完成城市防空掩护目标的排序优选.算例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观测进行目标群关联,由于目标群运动状态转变的规律性不好寻找,目标群的精确属性特征难于获取,增加了利用目标属性进行关联的实现难度.考虑到地形特征对目标群运动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地形栅格分析的多目标关联算法.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支持信息作战目标选择的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联合信息作战目标选择问题的特点。在对目标价值进行分解表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作战目标网络价值的概念,并分别给出了节点型目标、节点组目标和链路型目标网络价值的计算模型。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模型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