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复杂系统使用保障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技术背景,系统战备状态的含义、重要性和描述方法;重点探讨了系统设备级(初始约定层次)故障设备对系统分系统战备状态影响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并以某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功能分析法具体解决复杂系统使用保障测试的可测性、可控制性和可观察性等工程化设计问题。推荐一组实用的系统/分系统战备状态(正常/降级/故障)判定逻辑运算数学模型和基层级综合保障(使用保障+维修保障)计划流程图。  相似文献   

2.
谢明 《当代海军》1999,(4):26-26
广泛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成果的舰艇作战系统,把舰艇上的各种探测设备、武器系统利用高速的通信网络联系起来,能自动探测、评估来自空中、海上、水下等各方面的威胁,并指挥控制相应的武器系统同时对多个目标实施攻击,使现代海战武器的整体效能有了新的飞跃。70年代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舰艇作战系统的研究,相继开发了各种高智能的舰艇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3.
“宙斯盾”舰空作战系统(Aegis Ship-to-Air Combat System)是美陶研制的用于防空指挥和武器控制的舰载作战系统。1969年12月开始研制,1983年1月装舰使用。目前已装备美国的27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和日本的4艘“金刚”级驱逐舰。该系统主要由指挥决策分系统、武器控制分系统、相控阵雷达分系统、火控分系统、导弹发射分系统、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等6个分系统组成。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作战系统是与现代高技术战争相适应的新式作战系统。本文根据区域作战需求,把舰艇作战系统的指挥关系划分为:防空、反潜、对海、电子对抗、非常规武器五个分系统。探讨利用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总线型松散结构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来实现分布式作战系统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外舰艇作战系统陆上试验场的发展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作战系统的日益复杂和庞大,在舰上对各分系统进行综合日益困难,七十年代美国海军在研制新型舰艇时,由作战系统主承商负责建立作战系统陆上试验场(LBTS),并且在陆上试验场进行开发性试验和陆上鉴定性试验,然后才能将作战系统装舰并进行海上鉴定性试验。例如美国利顿公司数据系统分部建立了DD963级驱逐舰作战系统陆上试验场;美国斯伯利公建立了FFG—7级护卫舰作战系充陆上试验场;美国无线电公司(现在属于洛克希德·马丁电子系统公司在新泽西州莫雷斯顿建立了宙斯盾巡洋舰作战系统工程开发站,该站目前仍在使用中,用于DDG—51级宙斯盾驱逐舰的作战系统开发和试验。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舰舴作战系统陆上试验场继续发展,为许多新型舰艇研制建立了一系列陆上试验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陆上试验场: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进传统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训练方式,通过设计舰艇作战系统嵌入式时装模拟训练设备,将该设备与舰艇作战系统设备联为一体,并设计了作战模拟训练的流程,着重阐述了嵌入式模拟训练设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作战系统嵌入式实装模拟训练,提高了作战系统训练真实程度,增强了训练效果;最后提出了未来模拟训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基于敌情事件触发的舰艇作战系统工作模式及其作战对策。根据舰艇的内外部需求,依据传感器系统与武器系统所处的状态,提出了舰艇作战系统的五种工作模式。并研究了在敌情事件触发下,如何根据舰艇所处的工作模式,迅速做出相应的作战对策,给出各种模式下的模式转换流程。这种作战对策可使作战过程自动化、信息传输扁平化,从而提高舰艇在紧急状况下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8.
《国防技术基础》2010,(9):48-48
<正>标准化工作协调要求主要是指系统、分系统、设备及其配套产品设计单位之间,保证研制技术要求、型号标准化工作计划、文件编制、技术状态管理等处于协调一致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宙斯盾”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二十世纪80年代研制的舰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把舰艇的对空、对海和反潜作战在探测、跟踪、指挥和武器功能上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快速反应的自动化系统。其探双IJ距离达400多公里,可同时跟踪IO0多个目标并能迅速进行目标判别和调动武器实时攻击,具有反应时间短、防空火力强、抗干扰效能好和全空域作战等特点。“宙斯盾”作战系统包括AN/SPY相挂阵雷达,MK41垂直发射装置,MK99火控分系统,MKI作战指挥与决策分系统,UYK-43/44计算机,AN/SLQ-32(V)电子对抗系统。系统的主要功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综合作战系统”不是单项武器系统,而是由功能配套、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多种武器系统整合而成的一体化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各分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捆绑关系,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为一体,互联、互通、互操作、信息共享,总体效能远远大于各分系统效能之和。  相似文献   

11.
磁悬浮列车的定位和测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磁悬浮列车定位和测速技术特点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轨枕计数法、交叉感应回线法和脉宽编码感应式绝对定位法在磁悬浮列车定位测速中的应用,给出了实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误差来源,并介绍了相关试验结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发展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定位测速方案。  相似文献   

12.
桅杆有限元模型一般用实测平衡张力作为纤绳的初张力,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对桅杆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有必要对有限元模型中纤绳初张力进行识别。针对实测数据可能少于、恰好或多于能确定纤绳初张力所需数目等3种情况,分别给出了纤绳初张力的识别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方法执行效率高,提高了桅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主动防护网中钢丝绳网抗顶破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防护网以其轻便美观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边坡落石防护,现阶段针对某一具体的边坡防护工程,其防护体系的设计多根据设计者的经验确定。主动防护网主要分为起围护作用的防护网和起加固作用的防护网,针对起加固作用的防护网进行了研究。根据防护网的实际工作状况,提出了防护网抗顶破力计算模型,理论分析了单根网格绳对球体落石的作用及主动防护网中钢丝绳网对球体落石的作用,推导了单根网格绳及主动防护网中钢丝绳网抗顶破力的计算公式,为起加固作用的防护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空制导飞行器从母舱释放后,制导舱与仪器舱之间部分电气电缆处于热真空条件下工作。对此种特定条件下的电缆进行了载流量计算。理论计算表明,给定的电缆设计满足在热真空条件下正常工作要求。最后简略介绍了载流量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分析手段和卤酸气体选出装置对含卤电线电缆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卤电缆在热解过程中卤酸气体的选出量受温度的影响显著。铜芯、铝芯对电线绝缘层热解有影响。含铜芯或铝芯线料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量比电线净绝缘层的少。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卤酸气体逸出量几乎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求截交线与相贯线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似性法、近似对抗性法是笔者归纳的求解截交线、相贯线的一种实用方法,使学生在求对截交线、相贯线之前即可判断答案图形及投影特点,并能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军校考试改革状况仍不尽人意,呈现种种弊端。科学发展的考试观为推进军校考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和方法。有关部门应在科学发展考试观的宣传工作上狠下功夫,着力抓好科学发展考试观的践行活动。以军事新闻写作“手抄报”考试法为例,对践行科学发展的考试观做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选取其关键部件—喷口加力调节器作为故障诊断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主元分析(DPCA)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相结合的喷口加力调节器故障诊断方法。在燃气轮机专用试验平台对其进行试验,采集喷口加力调节器的高压转子转速、低压转子转速、燃油油量、燃油耗量等参数原始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并采用DPCA方法对其进行动态主元分析,提取其不同健康状态的主元,构建特征向量,采用特征向量构建GRNN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测试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为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了基于GRNN和基于DPCA-RBF的方法对喷口加力调节器不同健康状态进行了诊断技术研究,并对不同方法所得到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PCA和GRNN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喷口加力调节器不同的健康状态,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索的UL列式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求解索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 ,提出了分析索的收敛迭代公式。利用迭代解可顺利地确定索端位置坐标差、索力及索重之间的关系。算例表明 :本文计算索的方法 ,理论上可达到任意高的精度 ,可十分方便地用于含有索或索网混合复杂结构物的大变形分析 ,用这种方法能解决斜拉桥缆索应力松驰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通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获取的判断矩阵是个体专家的意见,无法处理不确定问题,得到的评估结果较为主观、准确度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通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采用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调整通信设备和光缆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获取设备和光缆各指标的状态评分和指标权重,构建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评估通信系统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