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军队政治工作要积极应对 ,有所作为。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加速实现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坚持以人为本 ,牢牢把握人才建设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长顺 《国防》2006,(7):12-13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高层次军事人才作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骨干和中坚,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任务,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型军队院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围绕建设好“五支队伍”的目标,坚持观念、学科、科研、队伍、教学五个创新,努力推进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军队现代…  相似文献   

3.
魅力是事物生命力和活力的内在支撑。大自然有了魅力才令人神往,个人有了魅力才令他人折服,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魅力才会令官兵信仰和追随。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对官兵吸引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魅力不足”:各种教育活动缺乏内在魅力,政工干部缺乏个人魅力等等。因而,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和官兵心理来提高适应性、提升自身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吸引、号召和带领官兵,才能实现自身“生命线”的使命、在新军事变革中有所作为。魅力来自于公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树起“公”的旗帜“公信”…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政治工作要主动瞄准军队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一、树立政治工作在新军事变革中大有作为的思想。新军事变革是事关军队建设方向的重大决策,要克服新军事变革是某个部门的事、首长机关的事、军事干部的事,与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无关的错误观念,树立政治工作在新军事变革中大有作为的思想。(一)新形势下的军事变革需要政治谋略。…  相似文献   

5.
凌希 《国防》2004,(5):8-9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场深刻的革命中,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当前,必须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着力强化“三种观念”。 全局观念。军事变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正在给军事领域包括政治工作在内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着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保证和实现自身信息化的任务,这对政治军官的信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修订的《政工条例》在总政治部的职责中增加了"领导全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在各级政治机关、政治干部的职责素质要求中也新增补充了相关内容。为此,必须重视加强政治军官的信息素质培养。一、增强政治军官积极的信息意识。积极的信息意识决定了政治军官捕捉、判断、利用信息的自觉性,政治军官要通过对信息理论的系统学习,从知识层面  相似文献   

7.
如何优化军队政治工作主体 ,以迎接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要求 ,我军政治干部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特别是树立系统集成意识和全局观念 ,具备相当的现代科技素养 ,培养开放宽广的世界眼光 ,扩充自身的知识底蕴。唯此 ,才能使我军政治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创新的特点,应当以信息价值为主导,以“制信息权”为重心,以军事理论创新为活力,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探索其特点规律,对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先导 ,政治工作的创新首要的是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政治工作观念创新的基本内容 ,主要有跨越式发展观念、直接战斗力观念、持续创新观念、人才制胜观念和高时效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朱文玉 《国防》2006,(1):6-9
世界近几场带有信息化色彩的局部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发展信息化军事,建设信息化军队,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军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信息化军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内涵只有深刻理解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军队信息化,是指在军事领域广泛采取信息技术和装备,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战斗力的过程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已经急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发展创新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的各项任务要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坚决做到把打仗的思想融入各项工作中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谋发展。战时政治工作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有效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解决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难题,加速占领未来军事斗争制高点,在军队转型建设发展时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对部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贯彻“坚持应用主导、创新求实、人才为本、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一、解决好“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努力深化政治工作信息化意识。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一些单位之所以政治工作信息化进程缓慢、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新思想观念,主要应强化三个意识:(一)强化时不我待的意识。引导各级从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侵蚀、发挥政…  相似文献   

14.
陈忠贵 《华北民兵》2004,(12):35-35
如何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工作作战效能,是当前部队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和全新课题。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进程中,政治工作只有积极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队体系调整为核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军事变革。我军要勇立军事变革潮头,就必须准确把握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从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去探讨新军事变革的本质特征、特点规律,以便理清思路,科学应对,在迎接挑战中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必须更新观念主动作为,强化各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的专业指导能力,注重信息基础设施质量建设,充分共享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强势推进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保存 《国防》2006,(2):73-76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是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而军队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的是使“信息力”成为军队战斗力构成的主导性要素。所谓信息资源是指可供整个人类活动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各种信息及相关要素的总称,包括各种来源、载体、表示方式、传递方式和渠道、使用场合和用途。信息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性信息资源,另一种是经过主体感知和加工的信息资源。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都在积极进…  相似文献   

18.
军队政治工作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是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军队政治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必须铸牢军魂,确保这一变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改革创新,为这一变革提供根本动力;必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这一变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必须结合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演练与研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国防科技》2004,(8):44-47
随着以信息化为本质和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他们采取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兵种的结构比例、建立“扁平网络化”的指挥体制、优化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提高合成化、一体化程度、加强预备役建设等多项措施,从组织结构和体制上不断深化军事变革,提高军队的整体效能。这些做法对于处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我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工作是我军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使之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发挥好服务保证作用,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要用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统一官兵思想认识、营造浓厚变革氛围、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保持正确变革方向;政治工作改革和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战斗力为标准,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解决新矛盾、探索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