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工作空间和飞行时间有限,科学家们开始追求一种能在近地轨道上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并承担多种复杂任务的航天器,结果促成了空间站的诞生和发展。自1971年以来,建成运行并已坠毁的空间站共有九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6国共建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一种称为空间站机器人操纵系统(SSRMS)的设备设置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中性浮力实验室(NBL)内。这个实验室是用来模拟宇航员在飞行器外活动时遇到的微重力工作环境的,实际上它是一个12.2米深、23469米~3容积的水池。宇航员为了在太空中继续建造国际空间站需要进行培训,学会如何操纵这个价值1600万美元的真实尺寸的机器人操纵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4.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7,(12):47
知识窗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空间站上两名美国宇航员2月8日出舱,顺利完成了9  相似文献   

5.
载人空间站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高新技术。自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进入轨道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目前,能发射空间站的国家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他们分别发射了“礼炮号”系列(7个)、“和平号”和“天空实验室”。其中,正在轨道运行的为前苏联发射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如今,由美国宇航局领导的新一代永久性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也将于1997年11月开始在轨道装配,预计到2002年建成并可实现长期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6.
太空站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州12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5时54分飞船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们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历史性的一刻,立即引发外界的高度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称: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也是近五年来的第一次。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写道: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太空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10日,正值第二届“世界空间周”活动期间,美国宇航员伊昂·斯图亚特·布鲁福特先生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瓦连金诺维奇·伦查科夫先生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2001年“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并在全国航天科普知识竞赛颁奖大会上为与会者做了翔实生动的航天科普报告,博得了阵阵掌声。会后,二位宇航员就航天科普、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以及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以下简称“记”,加伊昂·斯图亚特·布鲁福特先生以下简称“布”,尤里·瓦连金诺维奇·伦查科夫先生以下简称“伦”。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空间站是我国从2021年开始正式搭建的空间站系统,是人类自1986年开始建造“和平号”空间站、1998年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后建造的第三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台。其基本构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中国空间站整体呈“T”字形结构,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2024,(6):10-11
<正>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底已经全面建成,如果两个飞行乘组在太空中会师,就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就需要有6个航天员的私密空间供航天员使用。因此,空间站配置了可供6个航天员使用的个人睡眠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这是5年来第一次纯科学的太空之旅。“哥伦比亚”号除了携带有7名宇航员外,还包括蜘蛛、蜜蜂、啮齿类动物、细菌株、鱼细胞和蚕蛹等生命物种,宇航员们要在16天的太空飞行中,完成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项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失事揭开尘封的档案 2003年2月7日,美国宇航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不幸爆炸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随后以色列媒体公布了在“哥伦比亚”号罹难的第一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的事迹。媒体介绍说,拉蒙是参加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的长途奔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的飞  相似文献   

13.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预示中国航天已越过建立空间站的一道关键门槛,并向2020年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的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  相似文献   

14.
当三名机组人员乘坐的探险者1号到达国际空间站(ISS)、开始人类在太空永久生存的项目时,迎接他们的是来自于美国工业科学公司的救生气体探测监控器。 按NASA的说法,这种仪器叫特种混合气体分析仪-燃烧产物(CSA—CP),它是一种便携式手持仪器,是机组人员用来检测可能出现有致命危险的一氧化碳、氰化氢和氯化氢等气体的。这种仪器还可用作太空站上氧气监控主系统的备用系统。 NASA的工程师于两年多以前就开始与设计和制造气体探测仪的公司接触。航天局寻求一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2006,(6):F0002-F0002
2006年5月1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被运离美国宇航局(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进入附近的飞行器装配大楼(VAB)与两台固体火箭推进器进行装配。5月19日,“发现”号由装配大楼顺利转移到发射台。据悉,“发现”号发射后将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美国宇航局的STS-121任务。这次重返太空的飞行将对新设备和程序进行测试,以检验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同时,将运送更多的设备和物资到国际空间站,以便于空间站的扩充。“发现”号航天飞机将重返太空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安全性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惨痛的教训。1986年1月26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4秒后便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失事,7名宇航员的丧生。载人航天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升空前,运用故障树等风险分析方法对载人飞船等系统进行了详细而严密的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最后分析得出飞行成功概率为99.7%,为飞船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航天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空间站,人们就会想到“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可能很少有人会知道前苏联还有一个“钻石”空间站计划。“钻石”空间站与“礼炮”号空间站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前苏联在发展“礼炮”号空间站的同时还要发展“钻石”空间站?“钻石”空间站的用途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些问题。“钻石”计划的产生“钻石”计划是前苏联的一个军用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64年10月由前苏联著名的火箭专家、第52试验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切洛梅提出来的,1967年8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批准了  相似文献   

18.
航天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途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是美国5架航天飞机中正式飞行的第一架,一共升空28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使航天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航天界、甚至世界各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对于事故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55次,居全球第一."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由此在"天宫"空间站驻留6个月,在美国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前途未卜之际,为人类航天事业注入确定性力量."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为更深远的探索开启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60多年奋斗,特别是最近10年大踏步奋进取...  相似文献   

20.
分析研究国外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的运用方式和特点,对我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介绍国际太空合作模式理论,对比协商、配合、互助和融合4种模式的优缺点,梳理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在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国际合作模式运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可能开展的合作领域提出运用协商、配合和互助3种模式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