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在普通集合之上的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不能胜任模糊领域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模糊集合理论出发,导出模糊概率的概念和模糊信息,赋予数据压缩理论和技术新的活力。本文试图从模糊理论的角度,借助于广义信息论,探讨模糊信息压缩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Turbo码的构造中广泛应用的是伪随机交织器,要完成对Turbo码的识别,必不可少地需要得到伪随机交织器的参数。针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问题,通过引入扩频通信中PN序列盲估计的方法,利用功率谱二次处理法求出交织长度即m序列周期,再用特征分解方法对序列进行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求出m序列的相关参数,完成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交织编码的原理,指出采用纠错码与交织编码相结合的信道编码方案可以有效地克服卫星信道中的长突发错误,提高通信质量。同时结合某型设备,利用FPGA技术完成了交织编码器的电路设计与器件实现。  相似文献   
4.
TPC(Turbo Product Code)是一种较易实现、性能较好的Turbo码方案,它的应用前景极其广泛。1998年Pyndiah提出了一种适用于TPC的译码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性能。本文从硬件实现的角度对这种算法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使其较适用于硬件实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子码译码器并行处理对时延和规模的影响,探讨其实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围绕ELF通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及调制解调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比较了在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各种调制方式的性能,对信道编码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级联编码技术和MSK调制方式,并进行了仿真,所得结论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并行级联卷积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接近信容量极限的信道编码技术,而影响它的实际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译码复杂度很大。在本文中我们针对结合跳频抗干扰系统的turbo编码,用DSP实现阿上应的译码。文中给出了DSP实现的译码器结构,并分析了编译码的若干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通信抗干扰体制中,信道编码只是作为的附件而存在,抗干扰能力是体制获得,然而,要充分利用利用信道提供的通信能力,必须将码与调制体制相结合,设计与信道特性相匹配的联合体制。本文在阐述基于编码的新体制的重要意义之后,重点分析编码在抗干扰中的潜力,及发挥这些和的手段与途径,特别强了高铲调制在编码抗干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指令线以无线电磁波作为传输媒介,其可靠性、隐蔽性和有效性是指令系统研究的重点。分析了指令线的典型干扰模式,重点研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如何利用频域、时域、码域等各种资源提高指令线的抗干扰能力,并针对典型的指令线抗干扰措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用于为复杂环境下武器系统指令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码识别方法仍存在参数规模较大、识别性能较弱等不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变换特征与码序列联合学习的卷积码识别方法。将接收到的码字序列排列成矩阵形式,利用软信息剔除可靠性较低的码字,通过一种新的矩阵变换算法得到特征矩阵。在识别时,将原始码字矩阵和特征矩阵输入到具有多模态数据联合学习能力的网络模型,在神经网络中完成特征的提取融合与卷积码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性能明显优于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特别是对于高码率卷积码;当码率较低时,同样优于传统识别方法。当信噪比达到5 dB时,25种不同参数卷积码的识别率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针对Turbo码编码中应用的RSC编码器盲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反向验证的方法,对其参数进行识别分析。通过对RSC编码器参数进行遍历估计,重新输入码字序列,将得到的码字序列与原来的输出序列进行对比,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完成对RSC编码参数的识别。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对RSC编码器的参数识别,特别在误码率为0.3时,依然能够达到识别效果,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