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铭记这一刻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此跨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着陆场地面弹塑性特点的情况下,建立了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的弹塑性接触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返回舱的着陆过程与地面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在相同的弹性模量下,土壤的极限应力越大,则着陆过载最大值就越大,着陆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就越小,返回舱的"跳跃"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2F遥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神舟十号飞船送入太空。2.神十飞行乘组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1997年9月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前身)录取,成为37名第七批女飞行学员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返回舱着陆工况对冲击响应特性有很大影响。建立了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显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一步分析了返回舱着陆工况相关参数对冲击响应特性的显著性影响情况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竖直速度、俯仰角、侧倾角及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对最大加速度的影响显著,水平速度和滚动角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些结论可为返回舱地面相关试验和结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辽东半岛抗登陆实兵演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协助考察珠穆朗玛峰、九八抗洪紧急大空运、和平使命系列军演、汶川大地震、青海地震、利比亚撤侨,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历史事件和重大新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的身影。核心提示:一改连日的阴雨天气,6月29日的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阳光明媚。"阿木古郎",在蒙语里意为"平安",从"神一"到"神八",神舟飞船都在这里平安着陆。北京时间上午10时许,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这里安全着陆。英雄凯旋,举国欢庆,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怎样保证返回舱安全到达预定位置,又是怎样检验它的安全性能呢?空军  相似文献   
7.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预示中国航天已越过建立空间站的一道关键门槛,并向2020年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的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  相似文献   
8.
快速定位、快速到达、精心处置,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这是对着陆场系统的刚性要求。6月29日,神九返回舱搭载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着陆场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八大系统之一,担负着返回舱搜索、航天员救援等任务。这次神九任务中,着陆场系统在系统设计上着重进行了哪些布局?有哪些亮点和创新?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对神九返回进行了详细介绍。记者:为了这次回收任务,着陆场系统分几种情况进行了准备?吴斌:着陆场系统在组织实施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载人航天器低空救生中,回收系统开伞点的初始状态参数如速度、离地面高度、弹道倾角对返回舱能否安全着陆有很大影响.与正常返回类似,低空救生中的回收系统同样经过多级伞的拉直、充气、全充满等运动过程.通过建立回收系统着陆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经过大量仿真对比分析,得到开伞点离地面高度为低空救生中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低空救生中回收系统多级伞开伞减速过程有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