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体氮化 SiO_2膜的电学性质,在低温下获得了性能优良的介质膜。  相似文献   
2.
M/G/1(RVT,P(j))表示服务员具有随机长度休息时间(RVT)的、且一休息时间结束时有 j 个顾客等待的概率为 P(j)的、修正的 M/G/1 排队系统。我们用嵌入 Markov 链的技术已详细地分析过这一排队系统,这里提供另一分析方法。最后,应用这个排队系统的分析结果,对时隙 ALOHA 卫星公用信道的分组碰撞概率计算公式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如何用不带I2C硬件接口的51系列单片机通过软件仿真I2C接口以实现其与外围器件EEPROM24C01A之间的I2C通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聚对苯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溴苯合成出了聚对苯撑,从对苯二酚合成出了几种聚对苯撑的衍生物:聚(2,5-M甲氧基)对苯撑,聚(2,5-二乙氧基)对苯撑和聚(2,5-二丁氧基)对苯撑。用IR表征了中间体和聚合物的结构,测定了聚合物的电导率和伏安特性曲线,并讨论了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视觉模型,把三维数据场3种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几何方法、颜色方法、体绘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克服其不足,为最大限度地表现三维数据场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坦克射击准备误差诸因素的地位变化情况,得出火控系统校准误差是影响首发命中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59D坦克火控系统的校准操作程序和方法,所得结论对部队科技练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通过对三个通道回波成像可以获取各个散射中心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距离信息就可以得到各个散射中心在垂直于雷达天线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方位-俯仰二维像.由于卫星的尺寸通常大于碎片的尺寸,因此卫星的方位-俯仰二维像的轮廓面积较大.提出了基于轮廓特征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对目标进行方位-俯仰二维像成像,然后从方位-俯仰二维像中提取目标轮廓,最后根据轮廓面积特征对卫星和碎片进行识别.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该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功能SRV试验机考察了MoS2的高温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在点接触条件下,MoS2在200 ~400 ℃时显示出非常低的摩擦因数,其摩擦因数大约为0.06;MoS2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抗磨性能都比菜籽油的抗磨性能好,特别是在200~400 ℃时,MoS2的抗磨性能显示出特殊的优越性,其主要原因是MoS2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于摩擦表面.因此,MoS2可以作为摩擦表面超润滑设计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9.
水下传感器网络是应用于水下通信的重要传感器网络技术。提出了基于固定节点3D网格部署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设计了3D网格的编址和分簇方法,实现了基于地址分配的节点定位,构建了算法的能耗分析模型。采用MATLAB完成了算法的性能仿真,对比了DS-VBF、IAR和GEDAR 3个算法的平均数据传输延迟和网络生存时间(TTL)。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的平均数据传输延迟较短,可明显提高UWSNS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While global consensus on the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2P) principle remains tenuous, there is little contention among major actor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m should prioritise the prevention of mass atrocities. In particular,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BRICS) – which have a role to play that is vit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2P as a global norm but which continue to express reservations about the int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 have been strong advocates of the preventive aspects of the principle. This rhetorical consensus, however, belies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ention of mass atrocities. In this paper, the example of South Africa’s post-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CRD) interventions in South Sudan from 2005 to 2013 is used to reflect on the role of external actors in supporting conflict-affected states to implement the preventive aspects of R2P.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South Africa, like other BRICS countries, has used the rhetoric that atrocity prevention should be at the core of R2P to legitimise its opposition to military intervention for humanitarian purposes, it has struggled to back this rhetoric with coherent strategies and concrete actions to prevent mass atrocity crimes within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The gap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ve aspects of R2P is not unique to South Africa, but highlights fundamental difficulties inherent to global efforts to prevent mass atro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