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了解清背景,以便构思领导讲话的结构和内容。领导讲话的场合有大有小,大时成千上万人,小时几个人;接触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既有层次较高的领导、素质较高的部属,也有普通群众和知识面一般的同志。在这种情况下,起草领导讲话首先要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相关情况,然后根据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的情况、参会人员的多少以及参会人员的知识面等方面的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当然,现实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  相似文献   
12.
话说幽默     
刘福奎 《政工学刊》2003,(12):49-49
据《现代汉语词典》注解,幽默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指“潮湿”,后转义为“液体”,出现于医学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开始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转移。到了近代,幽默一词成为美学概念,指生活中不能枯燥乏味,有“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意思。幽默是智慧、学识、机敏的结晶。幽默在我们社会、家庭、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加拿大人朗宁从小在中国长大。他在参加州长竞选时,对手攻击他说:“听说你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那你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回答说:“不错,我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不过,有确凿证据证明,你是喝牛奶长…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回答是肯定的。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时代在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谓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间来,迷信“风水”之风又在不少地方悄然兴起。据新华社消息,华山风景区近期突然出现了上百座新坟墓,但多数坟墓的“主人”仍然健在。这些墓群四周均是重要景点,当地人传说这是块“风水宝地”,故人入土这里可荫及子孙。另据中国法制网报道,今年4月初,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崔庄村接连发生了两起事故,夺去了两个壮年男子的性命。有好事者请来“风水先生”,意欲破灾求福。结果“风水先生”将矛头指向了村西的陈集镇中学,说是学校影响了该村的风水。于是,村里一些入商量要把学校院墙拆掉,直到公安机关出面制止。  相似文献   
15.
书味细品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读书如吃饭。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虽说是读书,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  相似文献   
16.
生活拾零     
(1)生活不如意、处事不顺心不要紧,关键要看自己对不尽人意的现实是否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认识的深刻与否将会决定一个人是萎靡不振往后退,还是昂首阔步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明智的舍弃     
一个人如果把什么东西都看得过重,都想得到,不想失去,结果只能给自己造成不应有的负担,到头来,得到的不一定多,失去的可能不少。生活中的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并不少,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尤其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又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总想多得到一些,不想失去一点点。有句格言说:“  相似文献   
18.
刘福奎 《政工学刊》2004,(10):50-51
现代人才学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一个人的才能客观上存在一个抛物线型的漫长生命周期:才能的萌芽、才能的发展、才能的成熟至鼎盛、才能的衰退直至薄暮。人才不可能长时间持久地保持在一个才华横溢、光芒四射的高水平,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9.
再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激动地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知多少次吟咏过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心也随着诗的起伏而跳跃。这是我第一次去延安,可是,我的心却在《回延安》的路上。去年7月,部机关组织了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我终于真正走进了心中的圣地,走进了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革命旧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走的地方越多,心中的感慨就越像潮水般翻卷奔涌;看的照片和实物越多,眼前浮现的历史场面就越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半个多…  相似文献   
2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早已成为中国人做人的至理名言。它告诉人们,人往高处走与水往低处流一样,是顺理成章、不可违背的。水往低处流,不难理解,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人往高处走,这个“高”指的是什么呢?用世俗的观念来讲,大约指的是人的身份和地位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