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在海上激烈的攻防对抗环境下,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能力是未来舰艇编队防御作战新型作战能力,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稳定性,即CEC网络的鲁棒性对于提升反导作战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有效评估协同作战稳定性,以水面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为背景,运用网络环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邻接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评价CEC协同作战网络鲁棒性的方法,并通过模型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于舰艇编队反导作战CEC网络的设计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引言舰炮射击系统是在相对座标系统里我舰运动姿态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求解相遇问题。事实上,航速、洋流、纵横摇摆和航向变化的复合运动均对瞄准角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射击精度。早在五十和六十年代,设计和研制的火控系统中,由于计算手段的局限,对上述影响曾作了很大程度的近似。但文献资料上还没有人给出恰当的估计。随着计算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23.
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是海上网络中心作战的典型样式.针对舰艇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装备体系特殊性,提出了“协同制导通道”基本概念和数学表示方法,并对基于协同制导通道分配方法运用于网络化反导作战条件下武器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单舰反导作战“武器目标分配”的局限性,网络化反导作战“弹-目匹配”新需求和“协同制导通道”的选择方法,为确定“协同制导通道”选择的最优化指标,提出选择“协同制导通道”优化算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网络化防空导弹反导作战效能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美国海军CEC系统为背景,介绍了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的优点,分析了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反导防御作战效能综合评估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反导防御作战效能综合评估的指标、方法和模型.对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5.
短论     
  相似文献   
26.
近距干扰作战是反舰导弹突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舰艇编队防空作战的重大威胁.主要通过对DoDAF中的视图描述,结合在火力分配环的概念,对编队防空的雷达搜索过程进行了建模.给出了作战体系结构UML视图产品,描述了雷达搜索的信息资源流向.根据雷达探测距离公式,分析了分布式有源干扰的影响,仿真表明,多干扰机近距离干扰将极大地降低雷达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27.
现代海战证明,反舰(巡航)导弹是今后水面舰船最主要的威胁,这是因为反舰导弹具有体积小、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和速度快的特点,它不易被拦截。反舰导弹主要以水面舰艇、空中飞机和水下潜艇为发射平台,比较难于对付的是来袭导弹的末端航迹均采取以超低空掠海飞行方式接近被攻击的目标。它的雷达回波难以与海杂波区分开来,使得防御须在很近的距离上,才有可能探测/识别是或不是来袭导弹,到拦截命中导弹之间仅有几秒  相似文献   
28.
针对运载火箭助推器或子级无控坠落地面落点散布较大的情况,提出一种翼伞系统的线目标归航方法。建立了矩形边界下的归航计算模型,对点目标归航和线目标归航两种方法进行了收缩区域分析;对翼伞归航能力、落区散布边界特征对归航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归航策略,并提出在较大散布区域下设置多个着陆区域的工程解决方案;建立动力学和操纵控制模型,对线目标归航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论文阐述了研究周期性检查装备瞬时可用度的意义,系统分析了周期性检查单部件/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以及可用性建模和计算的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指出了检查周期对保障成本和系统可用度的影响,当系统故障/维修时间服从一定分布时,合理确定检查周期可以降低保障成本,提高装备完好性。  相似文献   
30.
首先以装备可靠性为依据,以任务要求中任务时间、出动飞机数量、任务可靠度等参数为约束,建立了保障资源的配置模型;在确定保障资源配置基础上再以保障任务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保障任务调度模型和调度算法,按照保障专业调度优化,为保障方案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实行精确化保障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基层级的保障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