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一年前,我在上海探亲时参加了一个回沪知青  相似文献   
22.
用于无人机着陆的图像处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人机着陆图像处理算法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在分析小波变换对噪声和边缘点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多尺度乘积的特性,采用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积的边缘检测新算法.通过边缘检测实验并和其他算法作比较,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噪声,获得清晰丰富的边缘且定位精度高,为进一步的无人机着陆图像处理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3.
在"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中,内蒙古某预备役师炮兵团解放思想、大胆放权,充分发挥军地"合成党委(支部)"优势作用,从教育内容、教学时机、教育手段等多方面入手,还权于连、还权于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效击活了主题教育一池"春水"。自主调整内容——让教育"近"起来"工作岗位就是战斗岗位、生产一线就是战斗前线,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者先要做行业的领军人……"这是该团预任副政委李英将教育第一专题《坚持自信,始终做  相似文献   
24.
三请骨干     
某预备役团三营今年组建了一支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因为一直缺专业骨干,没有组织过系统训练,队员训练成绩始终上不去。营长刘喜和从驻地森林武警请过几次教官,但经常是教官有时间,队员在上班;队员有时间,教官有任务。最终,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5.
"五一"前夕,内蒙古青山脚下某比武场上,一位肩扛少校的预任军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理论答题,笔尖行如流水;手枪射击,弹道聚焦靶心;3公里越野,始终一路领跑,最终以绝对优势夺取比武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就是内蒙古某预备役师机要科预任助理工程师尹静波。前不久,笔者慕名走进他的办公室,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细细体味这个房地产老板独钟的国防情结,娓  相似文献   
26.
日前,在北京军区组织的"预备役师旅基础训练考核"中,内蒙古某预备役师力压群雄,取得"总评第一"的可喜成绩。是什么原因让这支部队的训练成绩脱颖而出?笔者带着几分疑问,走进了这支部队的训练场。射击拒绝"配保姆""立姿装子弹!"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预任干部手枪射击摸底考核拉开帷幕。一声"报告!"在"通、通、通"的枪声中显得焦急而无力。原来王烨的手枪卡壳了,身后的保护人员立即上前分解枪械,将弹壳退出  相似文献   
27.
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乡农民康二,自打穿上这身绿军装,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步伐更快、行动更自觉了,被当地乡亲们亲切地誉为“致富路上‘领头雁’”。  相似文献   
28.
本刊《屯垦史话》栏目,从2003年第2期至2004年第3期推出了一组反映兵团14个师建制沿革情况、发展壮大过程的文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而从这一期开始,本栏目将侧重于刊登表现兵团屯垦戍边50年历史征程中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文章。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29.
近日,笔者来到大唐托电某部高炮四连采访,感受到刚刚荣立集体三等功的连队风采。走进班排,室内窗明几净,鞋子摆成一条线,被子叠成“豆腐块”。深入操场,预任官兵热火朝天的训练干劲和规范娴熟的操炮动作,使笔者仿佛置身正规连队的训练场。观看连队实弹射击录像,随着连长一声口令:“长点射,放!”,刹那间,一条条火龙冲天而起,航模拖靶应声而落。  相似文献   
30.
9月8日,并不是祭扫的特别的日子。然而,天山支脉巍巍玛扎山山口的农二师三十团北部,一片静静的坟地里,一时就来了一拨特别虔诚的扫墓人。他们逐墓辨认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并依次深深地鞠躬,深情地寄托着哀思。他们祭扫的虽不是自己的亲人,但是,曾一起为这片热土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屯垦戍边战友,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13位祭扫者都是1964年进疆的上海支青和他们的亲友。80年代后,他们虽陆续按政策回到了黄浦江畔,但始终把玛扎山下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次他们组团重返三十团,就是奔这浓浓的乡情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