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在二次大战前后出现的大战略新理论的研究,述要如下:一、法西斯德国的“总体战”理论。1929年德国纳粹党人希尔首先提出“总体战”思想。1935年德国的鲁登道夫在其所著的《总体战》一书中,对这种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主张把国家的一切资源,以及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投入战争,并采用极端残酷的手段摧毁和镇压对方的反抗。其中包括对和平居民的恐怖手段和灭绝  相似文献   
392.
“首战必用,用我必胜”。是预备役部队战士喊出的肺腑之言。战必用,是肯定的。但用必胜,不是用嘴喊,而是靠实力。特别是预备役兵种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少,实装配发不到位,部队各种要件短缺,它的战斗力怎样才能生成?靠什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胜仗?山西某预备役坦克团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军民联合、平战结合——  相似文献   
393.
394.
在巍巍雄壮的雁门关外,驻扎着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金戈铁马——预备役坦克团。第一政委杨伟民把预任当己任,带领全团官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近几年来,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党委建设、双拥共建等20多项工作受到总部、北京军区和山西省军区等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部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到成绩,官兵们都说第一政委杨伟民功不可没,还是熟悉他的人道出实情:这些都得益于杨伟民的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395.
山西省大同卧虎湾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5年来,团党委认真贯彻江主席关于“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广泛开展科技练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96.
17年前,医生一再叮嘱一位刚刚进行了食道癌手术的年轻人:虽然病情已好转并得到了控制,但随时有可能复发,除了按时吃药,一定要注意休息。 然而,17年来,这位年轻人绿化荒山、建设基地、管理桃园,一刻不停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真诚为民服务,用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画卷。 当年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如今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武装部部长李顺国。  相似文献   
397.
2002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建国前对全党的教诲,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场新的考试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平山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牢记“两个务必”,用西柏坡精神勤奋勤俭建功立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相似文献   
398.
巍巍雄壮的雁门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她,记载着成千上万中华儿女血洒疆场、保家卫国的动人故事。如今,这里又驻扎着一支虎气生风的金戈铁马——预备役坦克团。  相似文献   
399.
高嵌 《兵团建设》2004,(2):22-2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到兵团任职已1年有余到兵团工作。生活的1年4个月,从生理成长来看,这段短短的岁月只是人生过程之一秋,但从心理成熟来掂量,正是这期间的实践和经历,令人心海翻浪、云飞云扬,教人领略了伟大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00.
另眼看地震     
和平建设时期,地震、洪水、台风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破坏力往往会超过一场局部战争,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无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拯救机制,进而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级组织调控能力的最有效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