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基于合同网的AUV群体协作系统是一个混合系统,既包括合同网任务分配这一离散事件驱动模型,又包括AUV运动学模型.在研究合同网任务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AUV群体协作合同网快速原型的建立与仿真方法,实现了基于Stateflow的合同网任务分配模块与基于Simulink的AUV运动学模块的混合仿真,并给出了有、无合同网的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和形象地模拟AUV系统的协同作业过程,是验证任务分配方法和分析效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2.
在小样本条件下运用SVR模型预测装备维修器材需求量时,预测效果受随机干扰因素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AP-SVM模型.首先,运用AP聚类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作为训练数据训练SVM分类器,并对待测试数据的所属类别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数据类别构建训练向量集,对SVM进行训练,运用SVR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63.
基于时频和频谱分析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频谱分析方法和时频分析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频谱分析与时频分析的特点以及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的需要,将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应用于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中。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各自方法中的不足,得到比较理想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64.
针对雷达发射和接收通道信号种类繁多、测试复杂、缺少实时监测设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实时监测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组成、软件组成、测试方法、测试项目以及系统工作流程.研制了原理样机,并成功应用于某型雷达.实际应用表明,该监测系统可实现对雷达发射和接收通道关键节点信号的实时在线监测、参数提取和异常状态报警,在雷达日常维修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利用小波包分析提取出齿轮箱在各种工况下振动信号的有效成分,根据时频域特点提取比较典型的特征参量,利用改进的BP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判别齿轮箱的故障状态。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对爆炸冲击波衰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LS—DYNA,在相同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对洞库口部普通钢板防护门和有泡沫铝夹层的钢板防护门两种防护结构的隔爆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泡沫铝夹层的钢板防护门对爆炸冲击波有着良好的衰减特性。同时表明该新型防护结构对洞库口部抗爆炸冲击波设计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在联合国任务区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展示的是我国警察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维和警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因此,维和警察的政治考察工作尤为重要。阐述了政治考察工作的必要性和几个重要环节,对政治考察工作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68.
将科学范式的思想引入装备保障训练变革研究中,提出了装备保障训练范式的概念,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训练范式的主要特征,基于自组织进化理论设计了装备保障训练范式的变革路径.研究成果为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训练变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9.
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电磁屏蔽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和大功率电气设备数量的增加,导致电磁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隐患。简要阐述了电磁屏蔽的原理,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并对短切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制备出碳纤维吸波混凝土,测试了样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并比较3mm与6mm短切碳纤维在吸波混凝土中的屏蔽效能,分析、总结了实验样品中反映出来的规律,为设计高性能电磁屏蔽混凝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在过阻尼RLC电路分时放电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高压方波脉冲产生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过阻尼RLC电路产生的双指数电压波与脉冲形成线产生的方形电压波具有类似的上升沿和平顶。电路模拟表明:通过人工过零技术可以对双指数电压波进行截尾,从而形成完整的高压方波脉冲。建立了原理验证性样机,由两组RLC电路构成,每组电路包含一台脉冲电容器和一只三电极场畸变气体开关,两组电路共用一个上升沿调节电感。实验证明:样机可以在电阻负载上输出幅值为17 kV、平顶宽度为330 ns~5.8μs、上升沿为100~350 ns的单极性高压方波脉冲。该方法适应性强,对负载变化不敏感,同时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方波上升沿、平顶宽度连续独立可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