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高温气流内雾滴运动与蒸发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高温气流内雾滴运动与蒸发的数学模型,对雾滴在高温气流内的运动与蒸发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雾滴在高温气流内的运动分为变速段和恒速段,雾滴终端速度取决于气流速度;雾滴粒径越小,追随气流运动的能力越强;雾滴在高温气流内蒸发时,粒径随时间呈指数规律递减。  相似文献   
602.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的装备抢救抢修Petri网模型,把Petri网建模思想引入战时装备抢救抢修保障模型中,将实际系统中的实体和活动映射为模型系统中的库所和变迁,将装备抢救抢修保障排队论模型用随机Petri网进行描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装甲团装备抢救抢修随机Petri网模型,利用软件包SPNP6.0对其进行模拟运行,通过对模型仿真数据的分析为装备保障的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03.
根据嵌入式火控软件的数据特点 ,设计了相应的划分测试原则。并以某型坦克火控软件的实验数据对比了划分测试与随机测试的覆盖率 ,总结出对于该类软件划分测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04.
无人机飞行姿态仿真系统为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既可用于教学实验,又可用于飞行动力学研究测试、飞行控制算法测试等科研实验。首先以图形方式列出了系统的构成,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工作模式一一展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示了该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5.
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低后坐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相应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介绍了一种新型低后坐武器--膨胀波火炮的工作原理、性能,以及目前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根据膨胀波火炮的工作方式,考虑发射过程中混合流体的相间作用,采用两相流理论中的分流法建立描述膛内射击过程的内弹道两相流气动力模型,分析了其减小后坐和降低身管温度的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606.
利用极大值原理求解飞行器飞行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最优控制理论极大值原理 ,考虑给定约束条件下所有可能的控制方案 ,确定了一定时间内飞行器飞行区域。  相似文献   
607.
针对结构可靠性分析问题,提出了Kriging与改进一次二阶矩方法相融合的分析方法。传统的改进一次二阶矩需要计算结构功能函数的梯度信息,在处理包含有限元模型的隐式极限状态问题时会比较困难。该方法将Kriging代理模型与改进一次二阶矩迭代有效而充分地结合,借助Kriging方法提供功能函数的梯度信息,以解决隐式极限状态函数的求导难题,提高分析效率。通过数值与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08.
为选出合适的辅助离子源进行沉积制备c-BN薄膜,通过对高能和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的重要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在单晶Si基体进行应用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用红外光谱(FTIR)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对不同辅助离子源制备沉积的薄膜,进行比较表征,得出结论: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比高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更适用于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相似文献   
609.
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热态间距测量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完成LIPS-300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组件在真空、高温环境中微小热态间距的高精度测量,设计了一套使用远距显微镜的非接触摄像测量系统。基于拍摄的图像,运用交互式分区方法获得多个圆形合作标志稳定、清晰的边缘,利用合作标志和标定片完成图像放大系数标定、图像畸变校正以及栅极热态间距亚像素级测量。精度验证实验表明,本系统在非加热情况下测量精度优于6μm,在加热情况下测量精度优于12μm。大气环境下的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屏栅和加速栅温度差越大,栅极热态间距的减小量越大,当温差最大为150℃时热态间距减少量达到最大,即420μm。同时,由于安装环的热变形影响,栅极在热稳态时热变形量下降、在冷却期时产生负位移现象,测量结果与国外同类实验趋势一致。系统满足栅极组件热态间距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610.
电子系统的电磁仿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电磁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应用于电子系统的传统电磁抗扰方式的不足正日渐突出。相比之下,生物却在可靠性、抗扰性、自适应和自修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生物“自组织”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生物与电子系统的相似与不同,提出了“电磁仿生”概念。借助演化硬件这一平台,尝试着在人工电子系统中将“被组织”与“自组织”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具备生物的多种优良特性,从而提高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