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截止1994年末,江苏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又一次实现安全无事故。这是自1983年到1994年全国第一个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连续十年无事故的省份。 10年来,江苏省各军分区(警备区)和人武部门坚持把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仓库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92.5%的仓库(室)达到了上级规定的“六面坚固”要求;狠抓了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的落实,仓库(室)的通信、消防和报警等防范措施更趋完善,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了市、县两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正规化建设达标活动,使仓库的全面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称呼;母爱,是人类最无私、最真挚的情感。在共和国的绿色军营里,有许多成为母亲的军人们,人们习惯称她们为“妈妈兵”妈妈,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神圣的字眼!“妈妈兵”们继承了文明古国千百年来传统思想的精华,忠厚善良,朴实勤劳;又具有现代军人的坚强勇敢,服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扩展通信能力和相互通信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媒体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给用户个人通信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在军事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发展前景之广阔,是当前其它通信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的中小学国防教育,坚持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的纲要、条例为依据,认真探索,扎实工作,使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1991年11月全省国防教育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会在宜宾召开后,我们借会议东风,在全市各条战线,特别是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国防观念,使我市的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民兵摩托化应急总队。他们按照“政治合格、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狠抓了组织建设和基础训练,战斗力提高很快。 1994年6月,株洲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相似文献   
16.
十八九岁,正是纯真少女们带着金色梦想奔向太阳岛的季节,而这群绚丽的女孩,却将自己融入军校这块绿色的沃土,勇敢地迎接从军路上风雨的洗礼。 她们有着疲惫和困惑,但更多的则是军校女学员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每一位军校女学员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如画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西北高原苍茫神奇,孕育 出一个令人刻骨铭心回味不已的人 物形象。该文作者苏存江笔触刚 劲,刻画细腻,通过对陕西泾云实 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武装部长焦志学满腹韬略的生动描述,尤其是这位新近被评为1995年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的农民企业家艰苦创业经历的真实再现,予读者以深深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蒋介石密令其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所部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我新四军江南主力7000余人在陈毅、粟裕率领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于7月  相似文献   
19.
在豫西南桐柏老区的南阳城王府山下,座落着一户极普通的农家小院,特等残废军人李德志和他的妻子秦秀洁就生活在这里。人们时常看到秀洁或是陪着丈夫散步,或是教丈夫看报识字,人们对这个充满温馨和爱恋的特殊家庭,常常投以敬慕的目光。然而,在这欢声笑语之后.却隐藏着一个延续了22年、鲜为人知且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日军对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了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毁灭性空袭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