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炮管直线度测量中母线与轴线直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深孔的母线直线度与轴线直线度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在火炮身管直线度测量中,如何通过测量母线直线度求得轴线直线度的原理和方法.给出的母线与轴线直线度误差及误差消除的方法,对深孔直线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气体炮发射过程中受后坐力作用影响瞄准精度的问题,基于兵器标准推荐数值确定了炮口制退器的主要尺寸参数及其变动范围,设计了适用于Φ50 mm口径的一级气体炮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理论分析了制退器的制退效率,获得了高压气室压力、弹体质量、侧孔倾角以及侧孔直径等试验参数对制退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流场仿真验证了制退效率,该方法和制退器的结构形式为其他应用场景的气体炮炮口制退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分析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结果表明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地面作业装备维保与改造、弹药仓储与作业民兵选送、装备弹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综合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效益。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备、标准规范不一致,军民转化平台和作业装备比较落后,资源、人才、技术分散导致保障乏力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人影作业能力和军民融合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4.
三架固定翼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避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人机编队执行空战任务过程中存在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单向网络连接结构的多无人机避障算法和基于人工势场的控制方法,同时应用于无人机编队避障控制。以三架无人机构成的正三角形编队作为控制体,同时以长机的运动轨迹作为期望路径,长机提供僚机飞行信息,僚机接受信息保持编队飞行。多无人机编队发现障碍物到避障完成的过程包括编队集结、松散队形、最终恢复集结正三角形编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避障控制策略能够确保编队收敛于期望的队形和稳定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对Sallen-Key滤波器的软故障诊断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变换与小波神经网络(WNN)的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先引入多分辨率变换提取Sallen-Key滤波器电路的软故障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的WNN构建电路软故障诊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纯的WNN相比,所提出方法对电路软故障的诊断性能更好,总正确率达到94.1%。从而证明该方法用于Sallen-Key滤波器软故障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多机编队在队形变换过程中存在的机间碰撞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基于人工势场法提出一种有界斥力函数的设计方法;同时为避免同平面内队形变换导致的航迹交叉现象出现,设计了队形变换协调策略,有效解决了人工势场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问题。其次,通过引入时变权重系数协调防撞控制量和一致性控制量,设计了机间防撞控制协议,在提升队形变换速度的同时确保无人机之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安全距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编队防撞控制方法和队形变换协调策略的有效性,不仅显著提升了协同编队的安全性,还能够支撑未来大规模多无人机系统协同编队。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漏磁缺陷重构是指由检测到的漏磁信号重构缺陷轮廓及参数,是实现漏磁反演的关键。将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引入到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缺陷重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作为前向模型求解漏磁信号,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求解反演问题中的优化问题。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和基本人工蜂群算法作为反演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人工蜂群反演算法精度较高,速度较快,同时对实测信号具有鲁棒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漏磁反演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