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热辐射传热定律q∝Δ(T4)下,给定初态内能、体积,末态体积以及过程时间时,加热气体膨胀的最优构型进行了研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出最大膨胀功输出时膨胀的最优构型由两个瞬时绝热分支和一个E-L分支组成的结论.给出了各分支之间转换点参数的求解方法及最优构型的数值算例,最后将线性唯象传热定律、牛顿传热定律、平方传热定律、立方传热定律和辐射传热定律下加热气体膨胀的最优构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随着传热指数的增加,理想气体的内能呈现出明显的整体增加趋势,而体积则呈现出明显的整体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比弹体压心位置变化对火箭增程弹道和末制导炮弹名义弹道的不同影响,重点分析弹体压心位置变化对末制导炮弹末导段弹道的影响特点,得出弹体压心位置变化对末导段弹道的捕获域和有效攻击区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该结论对末制导炮弹的射表编拟以及新型末制导炮弹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协同制导交接时的导弹指示问题,利用坐标变换及时空配准等方法,通过对协同信息处理设备的讨论以及导弹指示信息解算模型的分析,建立了平面解算模型与椭球面解算模型两种坐标变换解算模型.对两种模型的求解方法分别进行了说明.对各种模型的解算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及比较分析.所得模型及解算方法对协同制导作战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坦克炮控系统非线性特性及自适应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坦克炮控系统低速性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摩擦非线性和齿隙非线性。建立了坦克炮控系统数学模型,介绍了坦克炮控系统中摩擦、齿隙两类重要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摩擦、齿隙对炮控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系统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过零时的平顶现象;齿隙非线性环节造成系统输出误差外,系统会因极限环振荡或冲击而降低性能,甚至不稳定,总结了炮控系统中针对摩擦、齿隙等非线性环节的自适应补偿控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电视制导ATR方法研究——多目标几何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图象处理与图象识别技术,结合应用光学的方法,研究了舰船目标图象识别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反舰导弹电视制导的自动目标识别(ATR)系统的方案设想。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需要速度运用于导弹助推级以提高导弹的再入点精度,为再入机动及末制导提供较好的初始条件。文中还考虑到为调整推力方向进行姿态控制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7.
8.
大型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等)的反作用控制系统(RCS)是由多喷嘴组成,具有较高的冗佘度。本文对此系统提出一种控制律,包括控制指令的产生与分配的方法,编成程序包后,便于机载计算机实时操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热漏对热机最优性能的影响,导出存在热阻和热漏损失的定常态流不可逆热机的功率、效率关系。所得结果不同于仅存在热阻损失时的内可逆热机的功率效率特性,且与实际热机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比例导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例导引是寻的制导方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导引方法,其导引方程,见诸文献的有各种形式。本文对这些不同的形式间的关系,尤其是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形式(通常称之为修正比例导引),就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进行了一些推演讨论,并给出了其各组成项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