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基于SAR回波的数据处理中,多普勒调频率具有很高的估计精度且对场景的依赖性很小,可以更广泛地用于自聚焦处理。基于多普勒调频率参数估计,针对回波包络及相位分别提出了误差提取模型,并通过包络误差校正和相位误差补偿两个步骤实现了高精度的运动补偿处理。实测数据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在低精度导航信息情况下获取高分辨率雷达图像。  相似文献   
22.
蒋国兵  胡华  唐霄 《国防科技》2012,33(4):32-35,54
随着各种新业务的迅猛发展,传统光传送网难以适应军事信息网中的突发性大吞吐业务量、业务流量的调控、网络的扩展等要求,基于A-SON技术的智能光网络一方面成为提升军队通信保障能力、促进各军种间信息融合、实现指挥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坚强基石,另一方面也对军事信息网维护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光网络智能化的新技术特点对军事信息网的维护管理带来的新变化,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提高信息保障水平,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3.
由于工作原理不同,传统无控弹射击校正方法不适用于一维弹道修正弹。分析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误差构成和射击观测特点,提出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校正新方法,首先通过修正机构不工作,利用观测弹着点相对预测弹着点偏差平均值校正火控设备预测弹着点误差;然后利用修正弹正常工作时观测弹着点相对目标(或提前点)偏差平均值校正修正机构误差。假设各误差值,通过解弹道方程仿真计算表明,按新方法射击校正能够显著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24.
当前统计模型能真实地反映目标机动范围和强度的变化,是目前较好的实用模型。大量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跟踪机动目标时具有良好的跟踪结果。然而实验中也发现该算法在跟踪具有加速度的目标机动情况时,其速度与加速度估计的动态时延明显位置误差较大,因此不能很好地实时反映目标的机动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新的调整参数的设定与比较,使其克服以上的缺点,文章借鉴强跟踪滤波器,在滤波器状态预测协方差矩阵中引入了加权因子并利用M atlab仿真技术,针对当前统计模型中对动态时延影响比较大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仿真对比和调整。跟踪结果表明:动态时延明显减小,位置误差大幅下降,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25.
给出了发射点、观测所、目标、炸点不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对岸射击校正量模型 ,完善了对岸射击校正量的处理。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射击条件、更为合理的射击校正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6.
《国防科技》2000,21(2):54-55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发言人透露,俄罗斯空军的强击机从2002年起将配备带陀螺稳定器的“游隼”式悬挂激光设备舱。  相似文献   
27.
BBO晶体Ⅱ型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的输出线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5nm脉冲激光作为泵浦源,对影响BB0晶体Ⅱ型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输出线宽的各种物理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Ⅱ型相位匹配是光参量振荡器获得窄线宽的有效而简单的手段。  相似文献   
28.
针对光电报靶系统的标校问题,以及可见光光幕靶光电接收器检测灵敏度的一致性和与海量数据的高速采集问题,采用大发射角的LED发光管,设计了光电开关电路和高速采样保持电路,实现了基于光电开关和取样电阻网络的光电坐标传感器,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一致性,降低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和成本。试验证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30.
设计了新型半圆管形式的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对其作为太阳能光电热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集热组件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新型集热光电热组件及光电组件系统的对比实验,研究该光电热组件在重庆地区夏季应用情况,分析其光电和光热特性。结果表明:在以晴朗为主的天气,半圆管形式的不锈钢板式光电热组件电热系统的电热性能与光电组件系统的相比较,前者的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提高约26.48%,热利用效率提高23.70%以上,新型半圆管形式的光电热组件整体光电热(光电+光热)综合效率可达到25.70%,有效提高了光电热系统的综合效率。新型半圆管形式不锈钢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为太阳能光电热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在重庆等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