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杨歆 《环球军事》2014,(8):60-61
近期,美国媒体披露美秘密智库“净评估办公室(ONA)”,自1996年起每年斥资30万美元研究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肢体语言,以此来预判他们的意图、态度倾向和决策。对此,美国防部发言人约翰·卡比给予了证实。至此,该智库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2.
传统身管疲劳寿命评定采用实弹射击和实验室液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未充分考虑火炮发射时动态载荷对身管的冲击疲劳作用.为此,研制了身管冲击液压疲劳试验装置,为揭示身管冲击疲劳规律提供了新手段.依托该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身管胀膛和膛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身管壁内主裂纹逐渐形成并沿径向扩展,造成身...  相似文献   
23.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性.与焦平面上无像差衍射光分布相比较,可以方便地分析强光入射时R-C系统焦平面上不同区域的饱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R-C系统,探测器表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衍射光是引起探测器饱和的主要因素;在此范围外,表面散射造成探测器的饱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强光饱和实验,解释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4.
针对等轨道截面、等炮口截面、等长度、等材料和等电流8种典型的轨道-电枢结构,在电枢速度为0 m/s的情况下,采用Ansoftl 2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分析电流分布特征,得到:矩形截面轨道一长方体结构电枢的轨道炮有最不均匀的电流分布特征,电流主要分布在轨道外表面和电枢后部凹表面,并且分别对应于趋肤效应和电流短路径聚集现象,跑道形截面的轨道一回转体结构电枢的轨道炮有最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5.
以烧蚀火炮的阳线磨损曲线和一种挤进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 ,建立了考虑弹带挤进过程的内弹道模型。该模型可对不同磨损程度的火炮进行内弹道计算 ,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炮内弹道性能随内膛磨损程度不同而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某型枪弹 (如经过技术处理的正常弹、减量弹、加温弹、干燥弹及受潮弹 )初速和最大膛压的测定 ,得出火药的药量、初温及挥发份对内弹道性能 (如膛压、初速 )有较大影响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弹药的储存条件及装药量。  相似文献   
27.
基于神经网络的库存枪弹储存寿命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型单基发射药库存枪弹的理化性能、内弹道性能变化规律和储存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库存枪弹储存寿命的影响因素 ,建立了库存枪弹储存寿命和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用此模型预测了库存枪弹的储存寿命。  相似文献   
28.
29.
分析了传统模拟方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不足,给出了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正交调制、内插技术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TI TMS320 芯片为核心的数字式单边带调制系统.与模拟调制法相比,该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0.
在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基础上,通过逐步逼近法,建立了内弹道多参数快速符合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法步骤与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