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庾晋 《军事史林》2007,(7):24-32
古代,所谓忠臣是指对君主忠心耿耿、万死不辞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可以说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二十四史“忠臣传”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往往具有更多的品质:一曰能,二曰廉,三曰刚直,四曰道德高尚,是每一个忠臣所必须具备的。照理说来这种臣子该是广得皇帝庇佑,富贵荣华,终不见弃,起码应该颐养天年,落个善终。  相似文献   
22.
中国古代的军事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我们今天所研究军事经济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中找到渊源。其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地缘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古代欧洲相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3.
中国历史上的变易思维产生时间早 ,内容丰富 ,哲理性强。其主体内容 ,一是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这种发展变化具有普遍性、对立统一性和反复性。二是强调人的认识也应因变化了的形势而变化 ,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掌握变数 ,利用形势 ,达成目的。中国古代变易理论比较发达 ,从反面说明了国人实际上保守观念比较强 ,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成为变易思维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次数频繁 ,斗争激烈 ,其提供给我们的基本经验教训是 :变法时机要适宜 ;要有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 ;最高统治者具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改革须先从权贵层中推行 ;军事改革必须系统运筹 ,周密施行 ;改革者要有义无反顾、勇于献身的精神。数者之中 ,缺一都难以达成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24.
诞生于殷末、周初的《易经》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军事学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记录了君王、诸侯从和平相处到相互征战的全过程:有作战对象、出征时间的选择,有战略战术的制定、地形与气象的运用,还有作战中的协同配合与后勤补给,及至战后胜利的庆祝以及对待俘虏的态度都有相当细致的描述。这些史料极其珍贵,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25.
解读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颇多论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意为声音相应和谐。音乐只有大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才能使人愉悦。所谓“故和声入于耳藏于心,心亿则乐”。和谐才能成为美好的音乐,和声使人心安快乐,噪音使人难忍、生病。美食也是如此。《左传》记载晏婴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是对立的概念,和是各种不同要素,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而不是相同…  相似文献   
26.
孙学余  郭玉山 《国防》2005,(8):69-70
中国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和法律实施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又能教育广大群众兵书之一,其内容精博深邃,通篇洋溢着丰富的东方谋认清通过军事行动维护国家正常法制秩序的必要性,从略智慧,揭示了一系列关于战争指导的普遍原则。虽然而使国内外敌对势力丧失反动宣传、污蔑和攻击的口实,这些原则主要是用来指导战争的,但是对武警部队处置为我处置行动创造有利的法制环境。三是有利于反映“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突”行动的群众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军事行动必一、遵循“道义”原则,在“处突”中…  相似文献   
27.
《政工学刊》2005,(1):61-61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也称城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  相似文献   
28.
黄晓峰 《国防》2011,(4):80-81
电影《集结号》主人公谷子地带领全连官兵担灸阻击任务,死守阵地,英勇作战只剩一人的壮烈局面,深深烙在人们的心口、影片以司号员号音为悬念,到底有没有听到约定的"集结号"成为剧情的关键。可以看出,简单的信号作为初期的指挥工具,是军事指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代战争中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只能通过简捷的信号传递来指导部队的作战行动。除了以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传播信息外,古代军事信息的传递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9.
刺绣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和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逐渐兴起,据《尚书》记  相似文献   
30.
道家传播的养生法,是中国古代养生史的重要源流。以下几个简单的功法简单易学,可用于日常养生。叩首法:就是用头叩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