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军事后勤院校要跟上世界军事后勤发展步伐,培养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遵循军事后勤院校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和学员创新能力的生成特点,努力构建具有军事后勤初级指挥院校特点的创新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92.
993.
通过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感受最深的是“新”,主题思想新、理论观点新、目标任务新.通篇贯穿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最需要深入理解的也是这个“新”。就军队和国防建设来讲。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开创新局面。889个字篇幅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指导理论.新的指导方针、新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94.
自去年4月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如同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源于美国,波及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即使远隔万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海啸的威力。这场危机是怎样酿成的?金融风暴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教训和启示?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瞭望东方周刊》的有关报道和文章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995.
"创新型国家"的提法,发端于发达国家学者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入研究.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提法,源于2003年开始、历时三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工作,进而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用15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观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未来信息作战仍是对信息优势的争夺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作战中强化信息优势需要的三个创新即信息作战理论的创新、信息作战技术的创新和信息作战攻防手段的创新,对未来信息作战实践、夺取制信息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绩效的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欧洲创新计分牌(EIS)和全球创新计分牌(GIS),探索了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绩效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是新中国50多年来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今天要建设和完善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在新中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  相似文献   
999.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是近年来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及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探索了如何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周华  苗宏 《国防科技》2007,(11):65-70
采取策略联盟、合资、技术转移或授权、委外研究、研发联盟组织等形式的开放式创新研发策略,既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与经济发展,也是提升国防科技研发能力的关键成功因素.但国防科技研发形式由自主研发走向开放式创新,必将面临技术扩散的保密与管制等难题.采取适当的有效防范措施,建立避免技术扩散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对机密关键性军民通用技术与装备加以稽核与管制,既符合国防科技开放式创新的需要,也满足国家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