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首届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论坛举办必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国防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民爆器材行业标准化水平这一议题,谈三点意见,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2.
《2005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并没有将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列入专项评估的内容之一,但是在每个项目的评估中都能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本文正是根据这些重要论述,分析提出了美国国防工业基础未来将要拓展的新领域,及其体制改革方面需要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3.
当前我国军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互动,给军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军工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潮流,求新求变,才能生存发展。对于我国军工企业而言,就更是如此,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其新的发展道路非常关键。文章从研究国际军工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4.
魏玉祥 《国防》2003,(8):59-6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特别是随着外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非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强。非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国民经济动员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挑战。由于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权力的分散化,国家对企业经营的指令性行为日益减少,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组织经济  相似文献   
55.
尽管由于生产结构、管理体系、债务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国防工业历史上转民品生产的实践遇到了严重挫折,但是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国防战略和预算政策的调整,仍将迫使各级国防承包商实行生产转轨。不过他们将采取更为谨慎的措施,以寻找军用技术和商业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6.
我国国防工业投资与发展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进行的。它大体包括起步阶段、建设阶段和调整阶段。回顾我国国防工业的投资历史,可以看出,国防工业投资的大小受本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又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新时期,实现军民结合,调整国防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防工业投资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国防工业投资与其他部门投资一样,必须讲求效益。在研究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生产、科研及军品贸易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尽快完成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机制过渡,为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国防工业规制中军用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国防工业规制中军用标准化的作用、目的、手段和途径,对军民融合发展中军用标准化运行模式、军用标准形成过程中的编制和责任机构,以及军用标准规制中有效的成本效益模式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俄罗斯原先企图用"500天"就彻底完成国防工业的制度转轨,结果花了15年还没有完成,期间经历了很多波折。苏联解体后,给俄罗斯留下了2000多家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机  相似文献   
59.
国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进而逐步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工业基础,是未来国防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0.
虽然目前民营企业投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在政策上的障碍已经基本被清除,然而由于国防工业本身的独有特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仍存在众多的风险和挑战。政府作为国防工业市场唯一的买方,必须采取措施来支持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市场,从而增强国防工业市场的竞争性,提高国防工业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