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49年南京解放前后曾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接管期.这一历程可分为"迎接南京解放的斗争"和"全面实施接管"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南京的成功接管,具有5个鲜明特点,充分揭示出一致律、结合律、协调律、适应律和互促律等"五律",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完全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迫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加速了朝鲜战争的停战进程。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上甘岭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崇高的核心价值追求,阐释了革命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成为激励全军官兵不断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精神财富。纪念上甘岭战役,弘扬上甘岭精神,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3.
进入1938年后,日本高层对侵华战争的前景“一片看好”.国际上,德国已经承认“伪满洲国”,德中关系迅速降温;除苏联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依然置若罔闻,没有任何有力的制裁措施或对华援助.军事上,日军认为,经过半年多在华北和华东的作战,中国军队损失在80万人以上,战前的精锐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守军必然一触即溃.故日军侵略的步伐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64.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5.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近一年,日军侵占了我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日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九省通衢"武汉,妄图实现"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之目的,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华中派遣军"集中了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和海军部队,总兵力30余万,气势汹汹沿长江西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  相似文献   
66.
在步入新年度的首期,我们隆重推出国防大学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教授为本刊撰写的《回顾抗战史既要定性又要搞定量分析》文章,作为新年度献给读者的一道精神大餐。徐焰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徐焰将军主要从事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十余年来撰写专著共计400余万字,出版过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东南沿海作战、中印边界反击战、近现代人物、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徐焰将军的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曾获全军科研一等奖,《最后的秋日》和《80个共产党员的故事》获解放军图书奖。多部专著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出版,如《抗日战争史录》、《金门之战》等。其他著作还曾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徐焰教授多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2004年被三总部授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先后立三等功三次。  相似文献   
67.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依据其战略目标和中国守军第29军的部署情况,对第29军发起攻击。事变前期,日军主要进攻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以切断北平对外联系。事变中期,日军主要进攻北平城及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日军各部调集完毕后对平津发起总攻。这样,日军在不同时期、地点,向第29军发起大小不等的数次进攻,最终侵占了平津地区。  相似文献   
68.
中国从来不会选择坐以待毙。研究中国现代战争史的美国专家泰勒t弗拉维尔就表示.近60年来,中国用兵的最大特点是.即便在实力稍逊下风的情况下,中国也敢于向更为强大的对手“亮剑”。  相似文献   
69.
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充满分歧和争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终于探索出了一套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正确实行民主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建军原则。  相似文献   
70.
两军对垒中,情报的灵通、准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的重大意义,早已为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所瞩目。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除了源于红区武装斗争外,另外最重要的是源于事先获取情报,即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与这些长期潜伏在敌人阵营中的红色特工的有效工作是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的历史,既是一部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史,也是一部艰苦卓绝的隐蔽战线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